岭师要闻

岭师要闻

本站主页 >> 岭师要闻 >> 正文

最新新闻

回望南路抗战烽火 传承复兴先锋使命

阳爱民校长在湛江市博物馆讲“思政第一课”

发布日期:2025-09-22     来源:学校新闻中心     作者:记者 张少华      摄影:毛利华 骆钰淇     编辑:黄子睿      审核:邓倩文     签发:郭莉敏     点击:
摄影 毛利华 骆钰淇 审核 邓倩文
签发 郭莉敏

校长阳爱民教授在湛江市博物馆开讲“思政第一课”.jpg

校长阳爱民教授在湛江市博物馆开讲“思政第一课”

岭师新闻中心讯:“80年前的今天,驻雷州半岛日军代表在赤坎签署投降书,广州湾光复回归祖国的怀抱。今天,我们走进博物馆,回望南路抗战烽火,传承复兴先锋使命!”9月21日,岭南师范学院校长阳爱民教授在湛江市博物馆开讲“思政第一课”,以“烽火淬炼复兴先锋——岭南师范学院的抗战记忆与精神传承”为题,带领师生在历史文物与校史记忆中开启沉浸式学习,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本次课程是岭南师范学院(以下简称“岭师”)“行走的思政课堂”又一次创新探索,将博物馆作为教学场域,通过现场展示、视频展现、演绎再现、情境介绍等形式将史料、文物转化为生动的教学素材。现场播放的微视频《求真报国 复兴先锋——抗战烽火中淬炼的师范先锋》,演绎了90年前雷州师范学校(岭师历史前身)校长吴炳宋演讲的画面,让“为国家救亡图存而求学,为求民族复兴而读书,负起救国的责任,去做民族复兴的急先锋!”的呐喊穿越时空、直抵人心。视频展现了一众红色校史人物,在“勇当民族复兴先锋”的使命召唤下,冲破重重困难与危险外出寻找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于抗战烽火中淬炼成钢,成为求真报国的觉醒先锋、要冲统战的教育先锋和孤悬敌后的斗争先锋的光辉历程。立体化、沉浸式的教学让革命文物“动起来”、抗战历史“活起来”,引领师生铭记烽火岁月、赓续红色血脉。

“在一座地级市的博物馆里有一所学校那么多的校友名字和事迹,就像是半部校史馆一样,这在全国都是罕见的。”阳爱民以解码红色校史、探寻时间密钥、寻找博物馆中的校史人物、展开穿越古今的思索等环节,激活校史中的抗战记忆,展现学校“求真报国,复兴先锋” 的精神传承,引导师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进一步感悟信仰力量、激发爱国情怀、传承先锋使命。作为受阅民兵方阵的一员的李诗婷同学,联系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大会的亲历感悟作课堂学习的分享,让“传承伟大抗战精神、担当复兴先锋使命”的动员更具力量,进一步凝聚了师生共识与行动自觉 。

阳爱民指出,学校校名、校址虽然几经变迁,200多位红色校史人物的光辉一直闪耀,求真报国的赤子初心一路传承,民族复兴的先锋使命始终在肩,激励着万千师生在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阔步向前。“学校在校师范生、公费师范生、特教师范生培养规模连续多年全省最大,成为广东尤其是粤西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主力军和引领者!”他勉励师生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继承和发扬学校在抗战烽火中淬炼的“先锋基因”,当坚定理想信念的先锋、勇于担当作为的先锋、引领时代风尚的先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这堂思政课,既是历史的回响,更是直抵灵魂的使命召唤。”“从广州湾到湛江的变迁,从学校红色校史人物的革命历程到李诗婷学姐受阅的榜样示范,让我对湛江、对岭师都有了更深的了解、更深的认同与归属。”从甘肃来校报到刚一周的大一新生张永祯听完课后深受感动,表示要用实际行动传承抗战精神,勇担先锋使命。

“校长选择9月21日来馆讲南路抗战历史,有心更有意义!博物馆里的思政课,有趣有味更‘有劲’,充分展现了高校与博物馆合力铸魂育人的优势、价值与潜力。”湛江市博物馆馆长李漓表示正与岭师联合打造大中小学“大思政课”优质资源,致力于更精准、更广泛地发挥“粤桂边区革命资源库”等馆藏资源的育人功能。

据了解,岭师前身最早可追溯到1636年的雷阳书院,1904 年开设师范科教育至今,已走过121年的师范教育历程。学校拥有丰厚的红色校史资源,从学校前身雷州中学校、省立第十中学、省立雷州师范学校走出的革命者达200多名,涌现了中国共产党广东党组织主要创建者之一谭平山、中国共产党南路农民领袖黄学增以及黄其江、黄其炜、唐才猷等一大批校史红色榜样人物,为广东南路革命、粤桂边区革命输送了大批核心成员和骨干。

观看微视频《求真报国 复兴先锋——抗战烽火中淬炼的师范先锋》.jpg

观看微电影《求真报国 复兴先锋——抗战烽火中淬炼的师范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