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岭师

光影岭师

本站主页 >> 光影岭师 >> 正文

最新新闻

[诗评]在浪潮的喧嚣声中播种希望

发布日期:2015-05-28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张德明      编辑:丁小梅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原载:http://szb.gdzjdaily.com.cn/zjrb/html/2015-05/26/content_1900761.htm

  著名作家洪三泰曾这样表达过对郑流诗歌的阅读感受:

  一幅海图倏然展现在我的眼前。

  海椰树、红树林、木麻黄、相思林,与海涛相接,墨绿与蔚蓝溶于深远的意境中。

  诗人郑流在沙滩上徘徊,在礁石间沉吟,海鸥掠过海面,那倩影是诗人缜密思绪的真迹吗?

  的确,郑流的海洋诗歌对许多独具特色的海洋意象都有着突出的关注和富有艺术性的描写,礁石、灯塔、海椰树、木麻黄等等是频繁进入其诗歌之中的,有些诗歌就直接以这些海洋事物为标题来加以书写,如《海椰树》如此写道:“你把奋斗的誓言/烙进脚下的海滩//炎炎酷暑 彻骨严寒/你从容适应灾劫/一身翠绿/留住了永不褪色的春光/你傲然挺立 寸步不移/紧紧守护着自己的土地/昭示着英雄本色/大海倒平静了/你随风翩翩起舞/展示矫健多姿的风采//你把奋斗的誓言/维系在航船上/清晨 披一身霞光/目送出海的航船/那苦苦的探索/那奋力的追求/那不尽的思念/随着滚滚的波涛/飘向远方 飘向大洋的彼岸//黄昏 沐浴着太阳的余晖/守望着归来的白帆/带回满载的希望/带回等待已久的惊喜和欢乐/让它们充满/心 这个广阔的空间//夜晚/凝神注视着大海/那汹涌的浪涛/那神秘变幻的风云/几许风急浪恶/多少暗礁险滩/都来 都来/激壮闯海者的行色//你把奋斗的誓言/写在蔚蓝的天空/一生不生枝节直参云天/从没有坠落/落下的只是累累的馈赠/一棵棵 一片片的椰树啊/便是一面面绿色的旗帜/悄然地拂去/悠悠岁月的忧伤/为光辉的日月/为温馨的人间/日夜招展”,这首诗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海椰树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自然环境下,所表现出的不惧困难、奋勇直前的精神品质。

  “木麻黄”“红树林”等,都是海边常见的植物,郑流不仅展现了其外在的形貌特征,更注重对其内在精神的展示。他写“木麻黄”:“是寻找温馨的春梦/是盼望金黄的秋实/是祈求白帆鼓胀希冀/还是思慕大海宽广的情怀/来到白茫茫的酷热的世界//不断地伸延求索的根须/把永恒的绿——/生命的原色/润泽着沙丘的咸涩/润泽着烈日晒干的岁月/覆盖了海滩所有的荒凉/汇成无边的绿海//你惯于与风云角力的/挺拔的身躯/绽开人们胜利的笑脸/你抵御暴雨狂狼的/高大的群体/让人们尽情地欢度丰年康乐/你紧锁飞沙侵袭的/茂密的枝叶/把人们生活的环境净化芬芳/生命不凋之树啊/你是绿色长城、绿色的丰碑”(《海滩的木麻黄》),既勾勒了它根须不断伸展、绿色始终长存从而构成“无边的绿海”的外部特征,又交代其净化环境、给人快乐的品质。他写“红树林”:“你没有别的祈求/一生只默默地向着大海/在浪潮的喧嚣声中/播种青春的希望//你把绿色的永恒的爱/汇入汪洋/那遥远和浩瀚/昭示你生命的无限//浪的拍打/风的洗礼/爱的音符/编织着绿色的旋律/绿色的有蓬勃生机的旋律/流泻在开阔的海滩上/流进港口、码头/流向遥远的彼岸/你默默地挺立着/风雨痛苦的磨砺/潮汐轮番的撞击/你绿色的躯体筑成了/抵御风暴的长城//当巨浪吞没落日的时候/你托起沉重的大海/用穿峰破浪的翠绿/装点着渔歌阵阵的海湾”(《红树林》),在诗中,诗人重点凸显了“红树林”具有突出生命力的“绿色”,如“绿色的躯体”“绿色的旋律”、“绿色的爱”……

  郑流的海洋诗歌,常采用象征的手法,来凸显海洋上的事物和风景所深藏的生命蕴意。《礁石》《灯塔》《帆》等,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礁石》全诗为:“是大海坦荡的胸怀/汇集江河的力量/把你从海底凌空托起/皱痕斑斑的身躯/啜饮多少风浪/笑傲沧桑//燃烧才有生命的永恒/于是 你每天都在呼唤/东方升起一轮火红火红的太阳/煮沸浩瀚的大海 潮浪滔滔/还在颠簸、震荡的浪尖上/带着满身的咸涩 伸向蓝天/展现斑斓的生活画卷//你爱着大地 更爱着/她的广袤、宁静和芬芳/纵然,靠不了岸/也要把梦的希冀/撞击成朵朵细碎/雪白的浪花/激越着/歌唱着/奔向岸边/一次一次的亲吻/一次一次的涨满//大海的礁石啊/永远的颠簸/永远的屹立”,作为在海边毅然站立的巨石,它所具有的象征意味无疑是浓郁的,谈到它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艾青在1954年写下的名作《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象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同样是对“礁石”的诗化诠释,如果说艾青主要突出的是礁石的坚韧、刚强的一面的话,那么郑流则彰显了它的深情、博爱的一面,在这个角度上,我们可以说,在解读礁石的形象内涵上,郑流诗歌是对艾青诗歌的某种补充。在湛江海域线上,有无数的灯塔,尤其硇洲岛上的灯塔,更是远近闻名,郑流对此关注既久,对其所具有的象征意味也进行了较为到位的阐发,《灯塔》诗云:“在港口、码头/在黑夜的岸边/在无望的眼睛里/闪烁不息的希望//总是在雾霭溟濛的日子/总是在狂风暴雨之夜/投射亲切而又关注的目光/引导千里之外的商旅/扯起片片风帆/驶进那梦的港湾/引导四面八方的人流/不致陷入黑夜的盲目/而停止前进的脚步//灯塔/高悬夜空的星斗/你把全部的爱/你把全部的光明/献给了大海/圆了/多少人的思念和祈盼”。诗歌的第一节,用较为形象的语言,描述了“灯塔”在黑夜之中闪闪烁烁、给人光明与希望的外在形象。第二节又引入不同的气候状况、各异的渡海之人等细节,将“灯塔”在黑夜中指引人们航行的角色定位具体化了。第三节则将“灯塔”的人文内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来点明。

  郑流的一些短诗,既有凝练的形象写照,又有深刻的寓意阐发,给人以阅读快感、情感激荡和思想启迪。如《海鸥》:“奋翅飞越风云路/激情澎湃浪滔滔//浪滔滔 涛声声/是万千心灵的歌唱”,《帆》:“生命/根植于喧腾的大海/命运交给希望的星辰/让滚滚的潮浪/澎湃着飞驰的情怀/以超越时空的力度/搏击场控/调遣风雨流云/在茫茫的海空/牵引着不屈者的梦境”,《望海》:“望断归帆/为何不见你/回航//潮汐又远去/而心海依然涌荡/浪鼓的回声/激越天涯/此刻的你 也在彼岸/聆听这不眠的涛声吗……”,《期待》:“潮 隆隆然/从深沉的大海滚来/港湾沉漫在雄壮的境地里/等待着涨满古老的蔚蓝/澎湃千年的祈盼/澎湃永久而热烈的梦/等待着浪涛惊天的撞击/冲开岁月的烟尘/激越起山岳般的峥嵘/等待着昨天寂落的船帆/再度灌满劲风/穿越重洋//潮 隆隆然/从悠远的大海滚来”,等等。这些短诗是诗人海边情思与诗歌灵感的一拍即合,属于一次性完成的作品,艺术性还是比较鲜明和突出的。

  (张德明,批评家,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