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师人物

师者风范

本站主页 >> 岭师人物 >> 师者风范 >> 正文

最新新闻

马显彬:教育路无悔,师心酿英才

发布日期:2023-04-06     来源:文学与传媒学院     作者:通讯员 周璇 赖慧怡      编辑:刘芷晴 陆嘉琪      审核:陈凯珍     签发:赵宇清     点击:
摄影 审核 陈凯珍
签发 赵宇清

马显彬生活照.jpg

马显彬生活照

选择一条无悔的人生路,认定一个值得研究的奋斗方向,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并不容易。多数人事业发展的历程中都会伴随着艰辛苦楚,但如果长久坚持,在半生恍然回头,或许会看到自己年少时抛下誓言的意气风发模样,心中生出些宽慰来。年少时,因为被三寸讲台上教师授课时的姿态感染,马显彬就立志报考师范院校,由此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他最终成为了自己年少时敬佩的人,在讲台上哺育下一代有志青年。

马显彬,文学硕士,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1996年到岭南师范学院任教,现任文学与传媒学院语言文学教授。他主要从事语言与文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参与多项语言应用研究和教育改革探索,发表过多篇语言研究论文,荣获多项教材编撰奖项,早在2003年就被评为岭南师范学院优秀课堂教师。

三尺讲台,不尽钻研探索

走上文学教育这样一条书卷路,花费的是不尽笔墨和思绪。谈及教育理念,马显彬表示,他一直秉承着“以生为本”的理念,因材施教,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这样,作为一名教师,便不会陷入单边教育的困境中,能够从威严的教师角度抽身而出,更贴近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多角度思索教育的方式与真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又能体验到学生学到知识的喜悦。秉承着这样的教育理念与方式,马显彬从此能够平静地接纳从台下投来的钦佩的目光,正如面对着无数年少的自己。

现代汉语语法是一门重视语言结构规律的学科,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方面,针对其知识点琐碎、讲授过程中可能比较枯燥、学习难度大等问题,马显彬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为了让学生从内心接受并喜欢这门学科,他从应用角度下手,主要让学生了解现代汉语语法的实用性,并且让他们领悟到学好这门学科对于以后工作方面的真切帮助,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热情。同时,马显彬也会严格要求自己尽到教师的每一分责任。课前,他会认真备课,做到从教授内容到方式都心中有数。对于课程内容,他会熟透于心,以求讲授时的发挥自如,牢牢把握课堂节奏。讲授方法上,他会使用有趣的例句,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用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马显彬在讲台上辛勤地挥洒汗水,正如每一位伟大的人民教师一样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对教育的热爱,在方寸之间凝结出心血。

奋斗不息,培养下代英才

努力造就实力,态度决定高度。在马显彬的汉语言文学语法教学生涯中,除了日常的课堂教学,他也坚持着课下的学术研究。“语言研究的目的是更好地指导人们应用。”马显彬说。为了深入了解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的内容,他展开了相关方面的项目研究,其中包括普通话水平测试、汉字使用等。2005全国推普周领导小组修订了推广普通话的宣传提纲和口号,又掀起了新一轮推普浪潮。马显彬响应国家号召,在此前进行了广东省的推普方略研究项目调查,为此后的推普项目打好了坚持基础。而当项目落实到课堂传授时,他发现在普通话的学习中,许多学生因受到方言的干扰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秉承着认真钻研、攻克困难的念头,马显彬会在学生的学习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指导他们学会正确发音的方法,并且提醒他们反复练习。马显彬认为,学习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信心。此外,他一直辛勤编著教材,致力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

每位孜孜不倦传授知识的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英才,如千里马一样奔腾向前。当提及令他印象深刻的学生时,马显彬回忆起一位他曾教导过的2011级的女学生。“她要考研,几乎每周都来找我辅导现代汉语。她复习非常认真仔细,教材的每一页她都认真学习,密密麻麻地写满了问题。”在他的描述里,他对这位凭着努力考研成功的女学生表达出了赞赏与欣慰,夸赞道:“这是我碰到的最认真学习的学生。”学生的成功离不开良师,良师是伯乐,要经过一番呕心沥血才能打造出培育学生的沃土。

一腔热情,三尺讲台育英才,满身正气,一身粉笔谱华章。马显彬的大半生都付诸讲台,他一直坚持着一开始就选好的路途,不忘初心,始终如一。他编撰书卷铺就求学路,让学生拾阶而上;他解读语言文字的奥秘,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他探索总结教育的规律,为学生修葺知识的殿堂。教育路漫漫,马显彬在这条道路上与学生一起成长。一届一届学子更替奔走,马显彬一直坚守在岗位上,保持着教育初心,期待着他的下一届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