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师人物

师者风范

本站主页 >> 岭师人物 >> 师者风范 >> 正文

最新新闻

李佳书:在琐碎中显功夫,与热爱撞个满怀

发布日期:2023-05-12     来源:文学与传媒学院     作者:通讯员 黄小静 陈翘楚      摄影:李佳书     编辑:柯志翰      审核:陈凯珍     签发:李云蔚     点击:
摄影 李佳书 审核 陈凯珍
签发 李云蔚

李佳书梳理每日工作安排.png

李佳书梳理每日工作安排

“刷拉——”,翻开日程本,检查核对后逐一勾选已完成事项并加入新的日程安排,这是每天上午李佳书来到工作岗位上做的第一件事。随后,她便打开电脑开始整理信息文件,编辑发送通知,并抽时间准备上课资料。身为文学与传媒学院教学科研秘书,办公位上经常有老师和学生来交材料问问题,解答每一位师生的疑惑是她的工作日常。每日的琐碎事项不曾消磨她的工作热情,更不曾打消她的探索热情,李佳书就这样干练热忱地为学院师生服务,在琐碎中展现功夫,与热爱撞个满怀。

李佳书,岭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4届毕业生。本科毕业后前往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深造并获得汉语国际教育文学硕士学位。2017年7月入职岭南师范学院,在校团委从事传媒宣传工作。2022年10月至今在文学与传媒学院工作。作为专职教学科研秘书,她一身多任,有条不紊地做好各项工作,做服务师生的知心人。作为一名老师,她始终心系青年,做学生前行路上的暖心人。作为“湛江十大好网民”和广东省预防艾滋病教育骨干教师,她乐于做志愿,做凝聚青年向上向善的热心人。

今年是李佳书在学校工作的第6年,6年间变化的是工作岗位与内容,始终不变的是她那颗对工作生活保持热爱与追求的心。她曾获全国“第三届网络教育优秀作品”三等奖、广东省“第三届预防艾滋病教育骨干教师授课比赛”二等奖、广东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授课比赛三等奖”、学校“金笔岭师”金笔奖等国家省市校级奖项31项,近5年在省市级媒体发表文章70余篇,发表论文4篇。

一身多任,有条不紊,做服务师生的知心人

在李佳书看来,如今的教学科研秘书工作就是“学会与人打交道,和文字做朋友”,先前的学习工作经历培养并锻炼了她的文字表达、人际交流沟通与宣传服务等能力,为她如今的本职工作奠定了基础。“秘书工作者就是在琐碎中见功夫,在平淡中显不凡。”李佳书将秘书一角色喻为“传送带”,在对接沟通各部门的过程中完成对人员及项目情况的实时跟进,为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服务。她希冀成为一名智慧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秘书,利用数字化技术平台、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实现教学科研成果动态的实时更新与及时提取。

在英国留学深造时,城市大学独特的课程设置与无围栏式校园环境在无形中培养了李佳书“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的自主学习意识与对待科研时严谨科学的学术精神,提升了她的创新思维,这也使得她在进行教学和科研时都能够以更高的标准进行自我要求。作为一名老师,李佳书始终以高要求高标准完成备课,精心充分的课前准备与极富热情的授课状态使得学生对她的课堂喜爱有加。

当被问到对于秘书、师者和学者三种不同身份的理解时,李佳书的回答是:“一种身份代表一种责任,也代表一份更加努力的方向。人的一生会有很多身份,不同的身份带来的责任不同。作为秘书,要对学院工作尽力;作为师者,要对学生的发展尽心;作为学者,要对教学和科研有追求。”谈及如何兼顾秘书、师者、学者这三重身份时,李佳书强调了保持热情与好奇心的重要性,“多角色即有了可了解的机会与多种可探索的领域”,要敢于尝试和探索,勇于转变和突破,发自内心地接洽与热爱每份工作。

关爱青年,亦师亦友,做学生前行路上的暖心人

李佳书致力于构建有内容、有互动、有关爱的“三有”课堂,关注学生的反馈与意见,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趣味课堂。为解决学生在课堂上无参与感、无获得感的问题,她注重跟进学生的及时反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希望能更多地了解学生”,在接受采访时,李佳书向记者展示了学习通上学生对她本人及她的课堂的反馈与评价。在她看来,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老师负责引领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在课堂中做到“人到脑到心到”。

“注重倾听、关注诉求、彼此理解并相互尊重”是李佳书能够与学生以亦师亦友模式相处的“制胜法宝”。“倾听和看见是一种很重要的力量”,李佳书常常自省如何更好地倾听和看见更多的学生。“问题和诉求会让我反思,也会让学生有课堂建设的参与感。” 2020级新闻班的李晓昕同学在担任学校团委传媒中心两年学生干部后,萌发了竞选广东学联干部的想法。李佳书帮她分析竞选优势,模拟竞选场景,最终李晓昕顺利进入广东学联宣传调研部。在2022年疫情期间,李佳书看到2018级美本4班的刘帅超为疫情防控志愿者创作刻纸作品的暖心情境,便记录下来为刘同学做了一期专访报道。而后,刘同学也绘下了李佳书老师本人做疫情防控志愿者的场景并制成立式相框送给了她。李佳书常常指导学生组队参赛,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彼此学习,共同进步。在李佳书老师步入婚姻殿堂之际,团队内的学生们也精心地为她做了新婚祝福视频。类似这样师生之间相互传递爱与温暖的例子还有很多。正如2019级人力资源2班的郑冬婧同学所说:“佳书老师和学生是相互陪伴、共同成长的好伙伴,她感染并照亮了我们,让我们成长为能够闪耀发光的自己。”

永葆热爱,心系公益,做向上向善的热心人

“保持热爱,奔赴山海”,这是李佳书的人生信条。对生活保持热爱,人生自会有万般精彩。在她看来,生活中的收获感来源不止有诗和远方,还有近处藏在琐碎中的“小确幸”。学生助理陈琳瑾说:“佳书老师热爱尝试一切新事物,善于为生活增添浪漫气息。”生有热烈,藏于俗常。办公位上娇嫩欲滴且时常更换种类的花、桌子上时刻准备好记录有趣瞬间的拍立得、做手工玩滑板、讲脱口秀打球等多样的活动无一不彰显出李佳书对生活的蓬勃热情。

秉持着“热爱一件事就希望将它做到最好”的理念,李佳书完美适应了多种环境与工作角色的变迁。大二时,她作为唯一一个非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去到泰国中部地区,负责幼儿园及一至六年级学生的汉语与英语教学。如此大的年级跨度带来的教学挑战无疑是巨大的,但在最终展示教学成果时,李佳书带领学生交出了优秀的答卷。短短三个月的出国支教经历大大增长了她的教学经验,也让她早早地实现意识的觉醒,产生了要成为一名好教师的觉悟。她认为老师应做到“三好”:一是准备好知识储备,明晰教学目标与计划;二是练习好教学管理能力,推动教学的顺利开展;三是端正好教学态度,致力于成为一名好老师。

在本科期间接触“三下乡”、课外公益辅导等志愿活动后,她便一直坚持参与公益活动。在英国留学时,李佳书曾获得“Five Star Volunteer”(五星志愿者)称号。“心向往之,自然而然”,这是李佳书对于“为何热衷于志愿服务与公益宣讲”的回答。她向往成为一滴水,汇入到公益之海中,在奉献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自己为社会带来的点滴改变。工作之后,由于对公益宣讲颇有兴趣,李佳书积极参与各项宣讲活动,如学校团委推进的“培根”宣讲、“青年云支教”中开展党史故事、低碳环保宣讲等,通过“身边人”体现“大变化”,倾听“身边事”,领悟“大道理”。她在广东省教育厅举行的“第三届预防艾滋病教育骨干教师授课比赛”中荣获二等奖,这也开启了她青春健康教育领域的宣讲大门。在网络新媒体时代,她积极借助线上+线下双渠道传递公益能量,推动公益事业的网络化、阵地化,吸引更多青年学子加入公益志愿服务的队伍。她组织策划的项目获省委网信办、省文明办颁发的“广东十佳网络公益项目”,李佳书本人被评为“湛江市十大好网民”,作品入围“南粤好网民故事”“百个巾帼好网民故事”。

李佳书获奖证书合集(部分).jpg

李佳书获奖证书合集(部分)

李佳书观察课堂与学生学习情况.jpg

李佳书观察课堂与学生学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