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妍生活照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心中有大爱,眼里有星光,他们将所学、所获奉献于中华大地,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创造人生价值,他们就是岭南师范学院援藏、援疆支教的志愿者们。今天记者有幸采访到了文学与传媒学院20中本5班的张妍,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的援藏故事。
“生如蝼蚁,当有鸿鹄之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很久之前张妍听过的一句话,这与她的想法不谋而合。张妍觉得我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进而促进教育的地区均衡。高考录取结束后,张妍在查询我校相关资料时,了解到我校有援藏的传统,这让她感到很惊喜,也许这时,张妍的心中便埋下了一个“援藏”的种子。上大学后,张妍结识了上一批援藏队队长钟韵怡师姐,在交谈期间,张妍了解了更多的援藏知识,也听到了许多精彩的援藏故事,这让她对西部更加向往。当向往与情怀相碰时,滋生出“援藏”这个火苗也就显得理所当然了,所以当机会来临,张妍毫不犹豫地抓住了。
志之者,不以山海为远
为了此次西藏之行,张妍做了许多准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西藏地区气候复杂,为了有一个好身体,她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所以她尤其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这为她的教学打好基础;张妍踊跃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去年她成为一名良驹助教,对接一位援藏的师兄。作为助教的她负责整理教学资料、制作PPT、设计考试试卷,在这个过程中,她积极地向师兄请教援藏的注意事项,为之后的支教旅程做好准备。
湛江到西藏历时五十多个小时的车程,一路上张妍紧张又期待。行车途中,部分队员出现了“高反”,这让张妍有些紧张,如果自己也出现症状,无法按时进行教学工作怎么办,同时她也担心自己是否具有能力做好一名老师,不过她也期待着自己接下来几个月的表现。
传承“希望”的火炬
出征仪式上,学校给支教队伍的每个人发了一本叫做《援藏弦歌》的书,这本书陪伴着张妍踏上西藏之旅。夜晚回到宿舍,张妍总会拿出来翻一翻,看看师兄师姐们的援藏故事。每当遇到困难,一度崩溃时,她就会翻阅这本书,看看之前援藏队员的故事,她会发现他们的条件更加艰苦,他们的任务更加艰巨,相比之下,张妍觉得自己已经很幸运,以此作为鼓励自己的方式。有一天,她读到了吴小青师姐的援藏故事,并惊喜地发现她们来到的是同一所小学,甚至遇见了同一批学生,当年小青师姐教的是一年级,而她教的是六年级,如今的这批学生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有几位学生将走出西藏,走向更广阔的人生天地。回想起那刻,张妍难掩激动的心情,志愿者们将手中“希望”的火炬代代相传,传到了她的手上,张妍感受到了自己的使命与价值,她觉得如果小青师姐知道这个好消息一定也会热泪盈眶。
一场相遇,一生铭记
因西部师资缺乏,张妍除了要上自己主要负责的语文课,一些英语课、自习课等也需要她负责,她还充当着学生们的生活老师,管理学生们的起居生活。这样一来,张妍一周要上的课其实远不止工作上安排的节数,工作量巨大。即使是生日那天她同样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事务,直到深夜她才回到宿舍,在得知没有热水的那刻,张妍崩溃了,连续几十天的高压以及变化多端的气候使她的身体有些吃不消,而没有热水仿佛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棵稻草”。但这时手机信息“叮”一声唤醒了她,她收到了同学的生日祝福,那时她的眼泪便不受控地流了下来,人们不会因为苦难哭泣,却会因为别人温暖的关心而垮掉防线。在这一百多天的高压环境里,身边的人、远方的人的牵挂与关心给予了张妍很大的鼓励。在张妍生病时,当地学校的副校长会陪着张妍去当地诊所,并帮她支付医药费,给她放假休息;我院梁书记也会时常慰问支教队员们,给予关心和支持;队员彼此之间会互相照顾,这些温馨的瞬间是张妍持续前行的动力。
6月27日对张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天,那是小升初的同学们出成绩的日子,由于不知道具体什么时间出成绩,老师们一整天都特别紧张,虽然已经对学生们的成绩有把握,但是仍然期待看到最终的结果。直到晚上才有了成绩公布的消息,张妍输着一个个学生们的考号,替他们查看成绩,结果甚至比预料的还要好,其中一个学生在全县六百多位学生中脱颖而出,取得了全县第九名的好成绩,共三位达到林芝市2023年西藏初中班(校)招生政审体检最低控制分数线。看到这个打破校记录的好结果,当地老师激动地流泪,校长们跟六年级老师们一个个握手以表达感谢。
将青春融入豪迈的山河,在服务西部中绽放绚丽之花。张妍说:“援藏支教的经历表面上是我在教育藏族的孩子们,实际上是他们教育了我,他们让我学会在浮躁的年纪不渝初心、脚踏实地、静心做事。在任教的六年级学生考入内地西藏班之后,我更加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学生命运、改变藏区面貌,也坚定了毕业后要成为一名老师的决心,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始终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而奋斗!”

张妍进行教学工作

张妍参与学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