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师人物

学子风采

本站主页 >> 岭师人物 >> 学子风采 >> 正文

最新新闻

援疆援藏|钟韵怡:心中有光,志存远方

发布日期:2023-10-16     来源:文学与传媒学院     作者:通讯员 吴家钰      摄影:钟韵怡     编辑:李科谕      审核:陈凯珍     签发:李云蔚     点击:
摄影 钟韵怡 审核 陈凯珍
签发 李云蔚

在祖国西北的沙漠中,一轮圆月悄然升起,洒下银色的光芒。在这遥远的边疆,星星如同害羞的孩童,纷纷躲藏在夜的帷幕后面,只在晚风中留下一丝丝微光。而在这古老又纯粹的世界一隅,一种无私的爱正在破土而出,一股援疆的力量正在戈壁中燃烧青春岁月。

让我们来认识本期的援疆援藏的嘉宾,她叫钟韵怡,广东广州人,2019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曾任班级创新创业委员、学院留学生助理,现于泰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继2022年8月参加我校第十一批援藏队伍后,她又在2023年2月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加了我院第二批援疆队伍,赴新疆图木舒克市四十四团一中进行支教工作。是什么力量让她选择了援疆援藏支教呢?我们一起来聆听她的声音。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钟韵怡的助理班主任周艳红是我校第七批援藏支教队队长。在周师姐潜移默化下,钟韵怡也萌生了参加援疆援藏支教活动的想法。“我想走出去,去看看世界、体验世界,想为那边的学生带去知识与技能。”她主动地去了解援疆援藏活动的相关要求,并认真学习以提升专业水平,努力锻炼以提高身体素质,一点点向着梦想的彼岸进发。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层层角逐,钟韵怡最终如愿以偿,成功入选支教队伍,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优秀大学生一起,带着亲友们的支持与祝愿,奔向了远方那心心念念的大漠与雪山。抵达新疆的第一天,钟韵怡一行人便受到了支教学校的热情接待,来自异乡的关怀在那一刻温暖了她疲惫的身躯。那一晚,她与同行伙伴抵足而眠,分享着心中按捺不住的喜悦与憧憬,交流着教学工作的心得与经验。这一切都让她对接下来的援疆支教生活充满了期待。

在新疆图木舒克市四十四团一中做支教老师的这段日子里,钟韵怡过得充实且快乐。她需要教授六个班级,每周需要上18节课左右。除此之外,她还需要花时间批改学生作业等。但对钟韵怡而言,忙碌还不是最大的挑战。新疆地处西北地区,与干燥、风沙相伴是生活常态。因此尽管先前做了准备,钟韵怡还是由于不适应当地环境、饮食等原因生了几回病。但好在指导老师和同行的援疆伙伴们及时给予了她关心与帮助,减轻了她很多压力。“我们这个团队有岭南师范学院、韶关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和星海音乐学院四所高校的学生。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因同一个理想而在异乡一起生活、彼此互帮互助、抱团群暖,让我感觉到这就是青春该有的样子!”钟韵怡回忆起这段艰苦但温暖的奋斗时光,仍觉得十分感慨。

同时在支教过程中,钟韵怡也清晰地认知到,“我们是援疆志愿者,来到这里的首要任务是脚踏实地地去完成教学工作。”她认为援疆不仅是一种心愿和情怀,更是一份责任和使命。尽管新疆风光秀丽,但作为身负重任的援疆大学生决不能将这次出发仅仅当做一趟观光旅游,而是要牢记自己初心与使命,树立为新疆地区教育事业提供有力支持的信念,迎接随时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做好心理和行动上的双重准备。

钟韵怡认为,大学生在援疆活动中扮演着积极且重要的角色。“相对之下,新疆地区的教学理念还不算先进。因此,我们要把新的学术知识带过去,把新的教学理念带过去。”支教期间,钟韵怡积极同老师和小伙伴们开展了多项教研组活动,并且组织班里的同学们一起学习和表演了有趣的“课桌操”。除此之外,钟韵怡一行人还积极地把自己的“见识”以及“世面”带给学生。他们会与学生描述新疆外面的世界,分享大学中的趣事,拓宽他们的视野,希望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一颗种子,鼓励他们出去看看、接受更优质的教育、积蓄能力建设家乡。

在风沙漫天的日子里,援疆人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们的双手如同老树般坚实,他们的目光如同星辰般明亮,他们的信念如同磐石般坚定。他们穿越千山万水,走过风霜雨雪,从繁华的都市来到这寂静的边疆,用汗水和努力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希望。援疆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让他们能够走出校园,深入了解国情和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每一位像钟韵怡这样积极投身援疆活动的大学生,就如同鲜艳的花朵一样,绽放在边疆的土地上,散发出充满希望的芬芳。他们带着满腔热情,把青春的力量献给这片热土,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播撒在了边疆的每一寸土地上。

心中有光,志存远方,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这是钟韵怡的故事,也是每一位援疆人的故事。在援疆的路上,爱在燃烧,希望亦在燃烧。

微信图片_20231008131939.jpg

钟韵怡生活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