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观看的是孙世梅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本文选自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作者是史铁生。观看完视频后,我收益颇多,感慨良多。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孙世梅老师的教学环节设计和板书设计。当然人无完人、课无完课,我也斗胆提一下我认为本次课的不足。
视频很模糊,像是上个世纪的教学实录了。但是那精妙的教学设计、精练的教学语言、精简的教学设计实在是令人赞叹不已!
孙世梅老师通过“瘫”和“痪”两个生字词的部首相同且都是“病字头”,在让学生通过字形来认识汉字、追根溯源的同时,明白了这两个字的意思。孙世梅老师的粉笔字也是十分的好看与大气的。还有“憔”“悴”两个字,通过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部首都是“竖心旁”,理解这两个字都是与人的心情有关的,进而引导学生体会史铁生母亲的情感。同样的做法还有史铁生的“砸”“捶”“摔”,通过都是和动作相关的部首,让学生体会到史铁生的痛苦与无奈。没有过多的煽情,却能在简简单单的“汉字游戏”中精准地体会到人物的情感。这种做法不仅能让学生迅速掌握着这个字的大致意思,教授给学生通过汉字字形掌握生字词的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样教学生字词,实在是高超!
孙世梅老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整堂课有采用到师生问答的方式进行。孙世梅老师作为一名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她的做法体现到了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她让语文课成为了学生的课堂,始终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知识探索。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可知,“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那这个语文实践主要就是听说读写。纵观孙世梅老师的整堂课,我们看到孙老师较为出色地完成了这些教学目标。课上学生有耳福听到了孙老师的精彩朗读与讲解,课上学生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感受,课上学生有时间写下自己的见解与猜想。这不就是很好地落实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了吗?
说完了优点,我就要开始斗胆提一下我认为的这堂课的不足了。在这节课的开始时,孙世梅老师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白色的方框,显然是要带领学生填写完成的。但孙世梅老师向学生提问:“请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接着还提问了好几个学生。笔者以为孙世梅老师会给出令人比较意外的答案,因为毕竟回答“空表格”是非常直接的答案。但孙世梅老师揭晓谜底是就是说:“这是一个空表格。”这在我看来,这不就是一个无效、无意义的提问吗?这样的提问就相当于手拿一只粉笔,提问学生这是什么?而你的回答却是:“这是一支粉笔。”这样的提问真的是比较多余的。因此,这样的不足出现在开头是令我十分的不理解、难以置信和感到遗憾的。
但不可否认,孙世梅老师的这一堂课是一堂紧扣教学目标、极具个人魅力的出彩课堂。课堂上,孙世梅老师始终融合语文要素、核心素养,探索课堂新模式。是的,一堂好的语文课程既要有具体单元的语文要素的落实,更要兼顾到整个语文教学当中素养的培养。无论是之后的整本书导读、文化传承、难文浅读、中国古典名著导读和诗意的语文新阶段发展,这些课程活动任务设计都令人耳目一新,感慨万分的。因为孙世梅老师的每一堂课程都目标明确,具有很强的实操性,而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要兼顾到宏观的语文核心素养和微观的语文要素。
视频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但孙世梅老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教学思维的回音是余音绕梁般的。以后我会抓住空余时间继续观看孙世梅老师的相关课例,一起学习、一起进步,让我自己更加坚定地致力于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