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双百行动”专班主办的首批“艺术乡见”工作室评选结果揭晓,学校音乐与舞蹈学院“艺术乡见”乡村工作室从众多申报单位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广东省首批“艺术乡见”工作室建设单位(首批共立项30家,培育30家)。这一殊荣不仅彰显了学院在艺术赋能乡村振兴领域的创新实践,更为珠海斗门区文化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省级战略赋能,首批立项彰显实力
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重要抓手,“双百行动”旨在通过高校与县域深度合作,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本次评选竞争激烈,全省仅24所高校入选首批“艺术乡见”工作室,学校凭借“文化+艺术+教育”三维驱动模式及扎实的申报方案成功突围,成为珠海市唯一入选单位。
学校高位推动,精兵强将筑牢根基
早谋划、早布局——早在申报启动前,学校便成立专项工作组,由音乐与舞蹈学院副院长朱培科教授牵头,联合舞蹈编创、非遗研究、美育课程思政等领域骨干教师及优秀学生,组建“教授+青年教师+学生”三级联动团队,历时半年打磨申报方案,最终以“斗门非遗活化+高校艺术创作+乡村美育实践”的创新路径赢得评审认可。
立足斗门文化沃土,擘画三年发展蓝图
工作室以珠海斗门区为实践基地,依托当地丰富的非遗资源(如装泥鱼、水上婚嫁、黄杨雕刻等),打造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本。重点推进三项核心计划:一是非遗活态传承计划,联合装泥鱼传承人开发研学课程,打造水上婚嫁沉浸式体验馆;二是文创赋能计划,以黄杨雕刻技艺为IP,设计系列文旅衍生品;三是数字传播计划,通过短视频、VR技术记录非遗技艺。三大举措形成保护-创新-传播闭环,预计三年内孵化1-2个省级非遗工坊。
多方聚力,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工作室的建设得到了珠海斗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专项经费扶持、场地设备支持及政策保障;学校也将从教学资源、宣传推广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未来,团队将以“双百行动”为契机,持续深化“艺术+乡村”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高校“艺术乡见”工作室立项项目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