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议现场
岭师新闻中心讯:5月21日上午,CCF广州走进岭南师范学院暨教育数字化转型前沿论坛在学校国际会议厅举行,学校校长阳爱民,CCF理事、广州主席许勇,CCF广州秘书长、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郝天永,华南农业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院长黄琼,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导张海军,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博导谢晓华,以及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陈俊颖出席会议,共同为岭南师范学院教育数字化产业学院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中心揭牌。论坛由学校计算机与智能教育学院院长杨俊杰主持。

岭南师范学院教育数字化产业学院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中心揭牌仪式现场
阳爱民代表学校对莅临论坛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向CCF广州对岭南师院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阳爱民指出,学校坚持“师范性、教学型、地方性、应用型”的“两性两型”的办学定位,形成了“强师范、厚理工、兴商科”的办学思路,立足粤西服务广东,为广东省的教育文化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他重点向在场嘉宾介绍了学校在科研方面取得的成绩,指出学校是湛江湾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依托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主要围绕深远海渔业养殖智能化、红树林研究与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海洋防腐与清洁能源、生产海上风电、自主健康监测与智能化运载维护等领域与湛江湾实验室开展深入战略合作,利用双方优势资源,加强产教融合。
阳爱民表示,近年来,学校在实施数字化转型中落实了扎实有效的工作,一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学校治理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重点加强教育大数据中心、网上办事大厅、人脸识别共享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优化智慧教师教学空间,推进课堂教学过程的数字化转型。利用未来教育空间站,与粤西地区多所中小学、特殊学校和幼儿园建立了实时交互课堂,让学校学生可以实时观摩优秀中小学教师的课堂,并开展实时互动与交流。他认为,通过推动新式秩序与教育的新旧融合,转换教育发展动力结构,促进教育理念重塑、结构重组、流程再造、內容重构、模式重打重建,可以打造更加公平、更有质量、更加美好的高等教育。

学校校长阳爱民致辞
黄琼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进高质量人才培养”为报告主题,阐明了华南农业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需求导向、严控过程、质量为本、能力为重”的高层次复合型工程人才教育理念,介绍了以此为实践的“1+3+6”产教科教培养模式的操作性及其带来的发展成就。该模式由党建引领,校企融合育人、学科交叉融合、竞教融合育人等“三个融合”以及共同建设平台、共同过程管理、共同教学科研、共同服务社会、共同竞赛育人、共同招生就业“6个共同”组成。

华南农业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院长黄琼做主题报告
张海军以“助力学科交叉教育:AI大模型的机遇与挑战”为题进行报告,从人工智能的定义、分类和阶段展开,围绕AI大模型介绍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智能设计,并在广告零售、时尚智能研究、教育等领域例举了应用场景。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导张海军做主题报告
谢晓华以“从视觉对抗样本学习看逆向思维培养”为主题展开专题报告,他以人脸识别技术为例,分析深入学习的脆弱性,并由此展开叙述对抗样本和对抗训练的研究背景,深入分析基于对抗样本的针对Deepfake的白盒攻击技术和黑盒攻击技术,以及利用反对抗样本改善对抗性训练的思路和效果,并探讨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并用具体事件案例说明现代换脸技术的利与弊。

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博导谢晓华做主题报告
陈俊颖以“围绕学科交叉前沿,促进科教融合创新”为主题展开专题报告,以手部肢体动作测试颈椎病的严重程度为案例,展开讲述了医工交叉前沿中利用科研方法解决临床面临的难点问题。她提出在医工交叉创新过程中要讲究“源于临床,回归临床”,要从临床凝练出科学问题,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并提出创新科研方法,再到从真实世界数据验证中得出临床辅助诊疗效果。

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陈俊颖做主题报告
论坛上,学术氛围浓厚,与会学者就数学运用规则在时装智能生成方面如何进行选择、模型的公平性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校长办公室、教务处、科研处、网信中心、教发评中心主要负责人,计算机与智能教育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了论坛。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