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从1947年7月12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正式成立到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离开西柏坡,一共621天。西柏坡成为中国革命的圣地,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赶考路从这里启程。2024年7月12日至18日,在党委副书记、校长阳爱民等领导率领下,岭南师范学院由50多名正处级以上干部组成的政治能力提升班走进西柏坡,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追忆伟大岁月,感悟伟大精神,汲取奋进力量,走好赶考之路。
跨越山海,追昔鉴今;重温峥嵘,激扬奋进。
在开班仪式上,阳爱民强调,在西柏坡,党中央召开全国土地会议,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这里见证的是一段如何解放全中国、如何建立新中国的历史进程。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通过学习培训传承弘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的西柏坡精神,进一步提高学校中层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的理论素养、党性修养和政治能力水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的姿态,汇聚起奋力推进学校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重访西柏坡,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每来一次,都能受到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主任王晓岚同志希望大家像习近平总书记一样,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筑牢政治忠诚,提升政治能力,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的赶考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想想入党为什么?想想在为党做什么?准备身后留什么?”西柏坡纪念馆研究部副主任史进平研究员以《西柏坡历史与精神的启示——学党史 悟思想 走好新时代“赶考路”》为题作报告,她从中共中央为何选址西柏坡、西柏坡在中共历史中的地位和贡献等方面深入认识和了解我党在西柏坡时期的革命历程,指出要审视初心、不忘初心,深刻感悟西柏坡精神内涵,矢志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邵文英教授从为大家作《西柏坡时期毛泽东的红色智慧及管理谋略》专题报告。她系统梳理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共中央选址西柏坡的原因以及西柏坡在党史中的地位作用,重点讲述了毛泽东在西柏坡时期提出的红色智慧和管理谋略,比如请示报告制度、党委会工作方法、土地改革会议、干部理论学习要求、军事谋略和用人方针等,对我们如何有效开展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改天换地,山河一新;沧桑巨变,精神永恒。
7月的西柏坡,绿色馥郁,生机盎然。在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大家认真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西柏坡旧址、西柏坡国家廉政教育基地和国家安全馆,瞻仰了西柏坡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旧址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居,了解党中央在西柏坡期间指挥打赢了“三大战役”、召开七届二中全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等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感悟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初心使命。
学员们还在西柏坡民俗村沉浸式观看了大型情景剧《梦回西柏坡》;来到被誉为“抗日模范村”的西柏坡镇北庄村,在这里唱响“团结就是力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高昂旋律。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要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在党的伟大的奋斗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更好地开创未来。”学校党委副书记林晓敏说,西柏坡时期是我们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革命战争转向和平建设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红色精神财富。今天,我们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要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弘扬西柏坡精神,从红色基因中汲取丰厚精神滋养,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奋力谱写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岭师力量。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陈健表示,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奋进新征程,我们要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步调一致向前进的强大力量。
河北是一块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地方。西柏坡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烛照滋养着英雄辈出的燕赵大地。
波光粼粼,水清苇绿,不时有成群的水鸟在白洋淀上觅食、戏水。培训班学员走进白洋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雁翎队纪念馆,从一张张照片、一个个故事、一行行文字中,追忆“淀上神兵”的红色历史,感受雁翎队员们忠诚守卫冀中平原的雁翎精神。船行在郁郁葱葱的芦苇荡,大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图,对近年来白洋淀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生态环境赞不绝口。
“短短7年时间,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堪称奇迹。”建设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从“一张白纸”到楼宇林立,从规划先行到现代化城市雏形初显,一座“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未来之城”正阔步向我们走来。学员们深入雄安新区市民中心和南文营社区,触摸新区发展脉搏,感受新区拔节生长的活力。
未来已来,路在脚下;远方不远,实干为要。
在进京“赶考”后70多年时间里,我们党在大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今天,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走在“赶考”路上。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塑造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所在。”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刘景芝副教授为培训班学员作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专题报告。她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基本内涵、形成逻辑,指出要加强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加快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
7月15日至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恰逢培训期间,培训班学员认真学习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纷纷表示备受鼓舞、倍感振奋,要锚定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立足学校和工作岗位实际,更加主动担当作为,以高质量的教育科技人才成效,服务培育和发展新优势新动能,奋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我们会把自身发展与国家现代化进程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把党中央部署贯彻落实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各方面各环节,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贡献力量!”华师帮扶队队长卢勃如是说。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继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张茜副教授为大家作《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面临的法律问题》专题报告,指出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高校法治工作,把法治贯穿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全面推进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推动提高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赶考”不止步,奋斗不停歇。
一周的培训班行程无比充实,学员们纷纷感慨收获满满。在结班仪式上,培训班班长、校长办公室主任杨子江表示,本次学习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指导性强,对干部理论水平和政治能力提升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站在学校高质量发展关键期和新起点上,作为学校中层干部,要谦虚谨慎、抢抓机遇,团结协作、狠抓落实,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开拓进取、敢于创新,以“赶考”的精神书写新时代答卷,以实际行动为学校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曾经,从这里出发,一个崭新的中国向着世界昂首走来;如今,从这里再出发,我们高举旗帜继续前进,赓续西柏坡精神,踌躇满志谱写新篇章。

西柏坡纪念馆研究部副主任史进平研究员以《西柏坡历史与精神的启示——学党史 悟思想 走好新时代“赶考路”》为题作报告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邵文英教授作《西柏坡时期毛泽东的红色智慧及管理谋略》专题报告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刘景芝副教授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专题报告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张茜副教授作《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面临的法律问题》专题报告

西柏坡纪念馆

西柏坡国家廉政教育馆考察学习

西柏坡北庄村学习考察

在雄安新区市民中心学习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