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链接:岭师举行师范教育120周年发展大会
12月15日,岭南师范学院师范教育120周年发展大会召开,回望办学历史、凝聚奋进力量、共谋发展蓝图。第十三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志今,湛江市委副书记、市长曾进泽,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少军,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明岗,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赵惠军,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党组成员、秘书长王金宝,广东省人社厅一级巡视员周成,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程大欣,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邹勇兵,湛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浩然,湛江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吴国雄,湛江市政协副主席、湛江湾实验室主任欧先伟等领导嘉宾出席大会。
此外,来自省内外兄弟院校、科研院所,地方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协会团体、合作机构等140多家单位的领导、嘉宾和岭南师范学院老领导、校友代表、师生代表共2000余人参与大会;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100多家单位向岭南师范学院发来贺信贺函和祝福视频。

躬耕师范
书写“粤西过江龙”奋斗故事
师范因时而设,教育为国而兴。1904年,雷阳中学堂(岭南师范学院前身)始设师范科,开启粤西师范教育先河。此后,历经改制、迁址、更名、升格,学校始终坚守师范、躬耕师范,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120年来,一代代岭师人抱着“为国家民族效命”的理想信念,接续谱写教育报国的时代华章,不断书写“粤西过江龙”“援藏良驹”的奋斗故事。如今,岭南师范学院建有二级学院32个,本科专业75个,在校生3万余人,教职工2300余人,构建“一校三区”办学格局,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呈现“士气云蒸、文澜海涌”的办学气象。
杨志今表示,120年来,岭师秉承“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培育无数才俊,见证一个个梦想的实现。希望岭师继续传承文化传承和创新重任,发挥在人才培养、文化传承、教育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培育和造就更多德才兼备、勇挑时代重任的青年。
曾进泽表示,岭师的成长与湛江的发展协同共进,谱写了一曲薪火相传、桃李成蹊的动人乐章,演绎了同频共振、同向而行的校地合作典范。希望岭师聚焦“湛江所需、岭师所能”,在推进湛江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助力湛江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程大欣表示,师范教育是教育的“工作母机”,是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关乎整个教育体系的根基与质量。希望岭师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坚守师范办学本位,锤炼师范教育特色,巩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和校地合作,建好建强教学科研大平台、大项目。
刘少军认为,国家发展靠产业链,产业链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离不开老师,办好师范教育非常重要。他期盼岭师在新起点上聚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上持续发力,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教育事业、科技事业乃至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上,岭南师范学院校长阳爱民作题为《弘教兴邦百廿载 强师报国新征程》的报告,从“应时代之势,亟社会所需”“秉红色之志,谱教育赞歌”“崇师道尊严,育时代新人”三个方面回顾了学校自强不息、开拓奋进的百廿师范教育历程,总结办学成就和经验,描绘了发展蓝图。
创新举措
加快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
站在师范教育120周年的新起点,岭南师范学院加快发展脚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聚力做强新师范、做优新工科、做特新文科,提升教育数字化、教育国际化、治理现代化水平。
会上揭牌成立了“两院一中心”;岭师与10家单位现场签署了校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吴国雄向岭师赋能湛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先锋队授旗。

其中,“两院一中心”指未来教师教育研究院、湛江市社会工作研究院和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实训中心,旨在推动岭师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规律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未来教师教育研究院主要围绕未来教师所需的核心素养、创新培养模式、教育技术融合路径等开展深入研究,推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优化升级,推动区域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湛江市社会工作研究院重点在打造一个集研究、咨询、培训、育人于一体的、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社会工作研究基地,促进湛江社会工作事业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实训中心主要通过建立电力物联、智能配网、终端综合实训室等应用场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人才培训等服务,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赋能湛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先锋队的成立,将落实纵向帮扶湛江市8个县(市、区)“三所学校”和县中质量提升专项协议,赋能湛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进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展望未来,岭南师范学院将坚持立德树人,建设“崇德岭师”;坚持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优才岭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岭师”;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开放岭师”;坚持走师范性与综合性并行发展的道路,建设“卓越岭师”,加快推动学校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