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师要闻

岭师要闻

本站主页 >> 岭师要闻 >> 正文

最新新闻

岭师师生热议2025年全国两会

发布日期:2025-03-06     来源:学校新闻中心     作者:郭莉敏 张少华      编辑:张少华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岭师新闻中心讯: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和5日在北京开幕。岭师师生第一时间关注大会动态,多渠道收看两会实况直播,热议政府工作报告,并结合学习工作实际畅谈感想体会,表达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的信心和决心。大家纷纷表示,要以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为契机,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锚定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目标,改革创新,乘势而上,奋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助力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阳爱民

全国两会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一次重要的会议,对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做好2025年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强调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质量”,令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作为省属地方师范院校,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始终站在“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政治高度办教育,把握历史主动,增强战略思维,进一步弘扬教师教育特色,做强“新师范”,培养优质师资,在基础教育规范化建设、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方面彰显作为;聚焦“四个面向”,紧抓高校要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一“牛鼻子”,深化教育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交叉学科融合,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生物医药等特色优势学科发展,全力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和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努力办好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唐宇

2025年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擘画了奋进蓝图。作为岭南师范学院副校长和科研工作者,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等重要部署,为我校科研工作锚定了方向。岭南师范学院将紧扣国家所需、湾区所向、地方所能,以“新质生产力”培育为抓手,持续优化学科交叉融合生态,重点打造热带海洋资源开发、智能教育技术、绿色材料制备等特色研究领域。学校将持续深入贯彻两会精神,实施“科研强师”工程:一要强化有组织科研,围绕乡村振兴、海洋强国等战略培育标志性成果;二要深化校地协同,建设环雷州半岛产学研共同体;三要创新评价机制,构建“创新团队+青年学者+产业导师”的人才矩阵。我们将以教育数字化为突破口,推动师范教育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为培育新时代“大先生”贡献岭师智慧。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邱飞

全国两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备受关注和期待。正值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刻,今年全国两会顺利召开更加鼓舞人心,是一次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大会。李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站位高远、重点突出,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作为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我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加强党建引领,凝聚力量,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学科专业发展和深化人才培养,积极发挥食品学科的人才和科研优势,在食品创新、营养健康和食品质量与安全等方面主动对接和服务区域行业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助推乡村振兴,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机电工程学院院长 弓满锋

2025年全国两会聚焦制造业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为粤西和湛江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这与湛江临港钢铁、石化等支柱产业升级需求高度契合。作为岭南师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同时也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兴学育人的同时,我也将立足粤西产业特点,全方位构建面向工业领域应用的智能服务平台,打造产教融合“湛江模式”,培育绿色低碳技术优势。‌依托学院力量,积极联合湛江钢铁、石化、港口、造船、风电、海装、家电等制造业,开展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同时,我们将紧扣广东省“制造强省”战略,以机电类学科为支点,在产教协同创新中书写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规划与法规处副处长 谢统年

今年的全国两会为教育强国建设擘画了攻坚蓝图。我们将探索制订《岭南师范学院助推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重点推进“三个工程”:基础教育提质工程、教师教育振兴工程和产教融合创新工程。深化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积极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平台,加强“数字+思政”建设,运用AI等技术增强教学沉浸感。优化基础教育服务体系,深化实施“粤西乡村教育振兴计划”,定向培养“一专多能”乡村教师,加强县域教师发展中心共建,加强粤西基础教育数据监测,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化教师教育建设发展,建好“未来教师教育研究院”,建特特殊教育学院,助力卓越师资培育,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推进产教融合特色发展,加强产业学院建设,建好“产教融合数字化实践中心”等平台,加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培养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湛江市政协委员、学校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民盟岭师基层委主委 王锂韫

作为一名市政协委员和高校教师,通过深入学习两会精神,我更加明确了作为政协委员和高校教师的双重责任。我将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搭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平台,为地方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同时,立足教学科研一线,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为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持续关注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计算机与智能教育学院副院长 张子石

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随着国产大模型DeepSeek的全球爆火,湛江市作为梁文锋的家乡也进一步受到全国关注,城市形象从传统滨海旅游城市升级为“中国AI创新精神地标”。作为湛江本土高校的计算机与智能教育学院的教师,我认为人工智能学科需突破传统课程框架,增设大模型开发、AI伦理、智能系统设计等前沿方向,同时要锚定“人工智能+”新赛道,强化“人工智能+专业”、“人工智能+课程”等垂直应用,推动学科交叉融合,聚焦湛江钢铁、石化、小家电等本地产业需求并实现精准对接‌,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岭师”智慧和力量。

教学发展与质量测评中心副主任 张妙龄

国务院总理李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持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充分体现了我国对基础教育的重视与规划。长期以来,我校一直致力于打造粤西基础教育特色,改变基础教育现状。2025年,我们将以“三成四化”筑峰工程为抓手,聚焦推动粤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在湛江和茂名两市开展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帮扶,围绕融入式帮扶的七大任务和纵向帮扶欠发达地区“三所学校”和县中质量提升帮扶协议中的八大任务目标,深入开展下沉式帮扶学校调研考察工作,科学开展校内外资源调配,倾力打造示范市和示范校,实现精准帮扶,推动粤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校团委秘书长、学生兼职副书记 曾宪玲

全国两会的召开,举国关注,举世瞩目,为青春洋溢的中国青年搭建了参与强国伟业、共筑民族复兴建设的宝贵舞台,也为广大团员青年的成长之路点亮了明灯,指明了前行方向。作为一名团员青年,我深知共青团工作不仅是专业实践的广阔天地,更是锤炼自我、服务社会的宝贵平台。我将把服务同学视为自身的“必修课”,将基层一线作为磨砺意志、增长才干的“实战演练场”,让青春的脉搏与时代的节奏同频共振,在奋斗的道路上精益求精,锤炼出专业的“真功夫”,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目标贡献青春力量。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22级生物技术1班学生 吕泳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站位高远,深谋远虑,提出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宏伟目标,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使命,为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作为生物技术专业的一名学生,我要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绿色发展的理念紧密融合,聚焦于研发绿色、高效、可持续的生物技术解决方案,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让生物技术在绿色发展的征途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建设一个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美丽中国贡献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