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校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出席市第十五届人大第六次会议政协第十四届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合影
(左起:王锂韫 林仲彦 张卫国 史习斌 尚志海 陈波 阳爱民 林晓敏 刘锴栋 杨胜远 孟庆吉 明珠 赫云鹏)
3月25日至27日, 湛江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政协第十四届湛江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以下简称市“两会”)在湛江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学校校长阳爱民、林海等两位市人大代表,学校党委副书记林晓敏,党委常委、组织部统战部部长赫云鹏等14位市政协委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积极参会履职,围绕城市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展现了我校代表委员的担当与风采,发出了来自高校的有力声音。
凝聚共识力量,展现责任担当
会议期间,我校代表委员们认真听取并讨论市政府工作报告、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等文件,在分组讨论和界别协商中,我校代表委员紧密结合自身专业领域、学校发展难点堵点和地方发展需求积极发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列出了新一年的‘目标书’和‘路线图’,求真务实,路径清晰。”阳爱民校长表示:“学校发展要紧紧围绕湛江市的发展目标,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将教育使命与城市发展紧密相连,为推进湛江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要充分发挥好学校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这支队伍的力量,搭建学校与代表委员常态化沟通平台,实现双向信息流通,深入调研实践,推动校地融合,确保其履职与学校需求和地方发展精准对接。
“我校有2份提案被评为市政协优秀提案,有1名委员被评为履职优秀委员,这是对我校代表委员们积极履职尽责的充分肯定。”林晓敏副书记表示,“市‘两会’是凝聚共识、共谋发展的重要平台,学校代表委员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将学校的发展诉求和师生的心声传递到会议现场,同时也将会议精神带回校园,激励全校师生为实现城市的美好愿景而努力奋斗。
聚焦发展大局,传递“教育强音”
我校代表委员发挥优势、履职尽责,紧密结合湛江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高质量发展,提出了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这次市政协会议表彰的全市25个优秀提案中,有2个提案分别由我校市政协委员尚志海和刘锴栋提出;史习斌被评为2024年度履职优秀委员。
“这份荣誉,既是鼓励更是鞭策,我将继续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服务地方发展。”市政协委员、我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锴栋提交的《关于做好“土特产”文章,助力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建议》被评为市政协优秀提案。他表示,新的一年,将围绕农产品品牌创建、绿美湛江生态建设、海洋牧场和现代农业建设等方面继续建言献策。
市政协委员、我校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尚志海撰写的《关于加强博物馆之城建设,推动湛江市文旅深度融合的建议》也被评为2024年度市政协优秀提案。他认为,“一份好的提案不仅要结合地方发展实际找准问题,更要深入调研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我将关注更多领域的问题,提出更多有助湛江发展的建议。”
扎根实践调研,厚植为民情怀
立足专业领域和调研成果,本次两会我校代表委员们提交了20份高质量提案和建议,内容涵盖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教育科技人才建设、产教融合创新、旅游文化传承、经济法治建设、民生服务优化等热点议题,充分体现了我校代表委员心系发展、情牵民生的履职风采。
市人大代表、我校外国语学院林海副教授结合群众关注的热点,带去两份建议,其中一份是针对湛江市产业集群,“四绿一蓝”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小家电、羽绒等特色产业,提出打造产业特色清晰的专业展会,扩大其专业展会的溢出效应,加强湛江市会展业与产业集群深度协同与融合发展的建议。
市政协委员、我校法政学院孟庆吉副教授针对进一步繁荣湛江夜市经济、推进湛江经济社会法治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四份提案,并在联组座谈会上主动抢麦,向市委市政府建议支持岭南师范学院湖光校区建设,并就“以AI助力法治湛江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
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
赫云鹏部长介绍,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校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工作。这个月相继召开学校统战工作会议和代表委员座谈会,阳爱民校长和林晓敏副书记对新一年的统战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希望代表委员们要提高站位,站在推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教育强市的高度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聚焦地方改革发展大事和学校发展的重点难点,提出有针对性、可行性的高质量建议和提案。
代表委员纷纷表示,将把会议精神带回校园,转化为推动学校服务地方发展的实际行动,继续以“建言建在关键处、议政议到点子上”的务实作风,为湛江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链接:我校市政协委员在市“两会”小组讨论中的建言
林晓敏 关于完善湛江教育基地市政综合工程建设的建议:根据《湛江教育基地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二期工程规划联动创新创业儿孵化、文化培训等多元功能,但市政综合工程建设严重滞后于院校发展需求,存在基础设施进度不匹配、安全隐患加剧等问题。建议: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扩建供水管网、升级供电系统、完善排污系统;二、推动校地协同共建。包括共建数据共享机制,接入湛江粤海水务"智慧水务平台",实时监测管网水压、水质及漏损情况,院校基建部门参与异常数据核查;共建应急联运体系,配置移动发电车与排水车,并与麻章工业园区共享应急资源。
林仲彦 目前岭师正处于完善一校三区办学格局,全力赋能湛江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请求市委市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岭师湖光校区校园建设和周边基础设施改善。关于提出实施的"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希望能提出更切实际的服务保障举措,在人才、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消除人才的后顾之忧,使得更多优秀的青年人才选择湛江、扎根湛江、服务湛江、热爱湛江。
张卫国 建议市政府成立我市生物制造调研小组,广泛调研,出台湛江市加快建设生物制造产业创新高地行动方案;另外,岭南师范学院湖光校区东大门道路狭窄,车辆行人拥堵,道路上没安装交通管控摄像头,希望可以临时加宽该路段位为四车道,安装减速带,安装交通红绿指示灯和交通监控摄像头,修建校区周边道路设施。
刘锴栋 现场听取了市政府工作报告和政协常委工作报告,倍感振奋,对湛江的发展信心满满。希望新的一年,我市在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上持续扩大成果、在绿美湛江生态建设上不断拓展生态与经济双协调、在海洋牧场建设方面继续加大科研攻关、针对校园周边地摊持续整治,更多关心支持岭南师范学院新校区发展。
马诗咏 加强大学+中小学建立合作,为中小学生提供研学课程,大学生深入中小学校园。围绕湛江文旅资源,作主题文化课程设计。让大学生带领中小学生进行研学,加入AI技术,沉浸式感受各地文化。提倡教育旅游项目。旅游+文化融合,学院有资源,打造新型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
赫云鹏 开展校园周边专项整治,长期管理与平常管理结合。实施"食品安全净街"工程。清理流动无证摊贩,强化外卖商家无证监管,特别是健全质量检测机制,强化管理。
陈波、杨胜远 关于加快完善湛江教育基地市政综合工程建设,建议: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推动校地协同建。三是加强交通综合治理。四是科学规划,加强基地设施前瞻性建设,构建旅游+教育+科普的融合发展,形成教育科普旅游新基地。
孟庆吉 加强对岭南师范学院湖光校区的支持,岭南师范学院湖光校区作为广东省教育领域"十四五"重点建设项目,首期工程已于2024年10月部分建成投用,但目前存在建设资金缺口巨大问题,为确保校园安全和社会稳定,恳请市委市政府给予支持;加强湛江低空经济的发展,利用好现有资源,发展无人机维修、养护,发展空中巴士物流,结合农业旅游,抓住未来发展契机。
明珠 关于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的建议:一是增加公费师范生数量;二是及时发放幼儿园保教费用的返还工作;三是加大对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四是与高等师范院校合作对幼儿教师提供培训服务;五是让专业出身的人当园长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