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议现场
3月29日上午,由学校主办、文学与传媒学院承办的“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寸金校区国际会议厅开幕。北京语言大学周小兵教授、暨南大学郭熙教授等来自全国近20所高校的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校长阳爱民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阎开振教授主持开幕式和闭幕式。
阳爱民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学校的办学成果,并发出“深化务实合作,携手构建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倡议。他指出,人工智能和数字化转型为国际中文教育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平台,使中文教育能够突破地域限制,覆盖更广泛的受众。期望本次研讨会能够成为广大专家学者交流研讨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的优质平台,也希望借助各位专家的宝贵意见,共同推动岭南师范学院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事业不断迈向新台阶。

校长阳爱民致辞
郭熙在开幕式致辞中对国际中文教育作出全新阐释。他指出:“这项事业承载着文明互鉴的深层使命,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语言纽带,更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面对数字化时代给传统语言学科带来的多重挑战,郭熙强调,可以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搭建起学术思想交锋、优质资源共享和教学实践创新三大平台。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委员周小兵作题为《传播学视域下的国际中文教育》主旨报告。周小兵以中医药海外传播典型案例为切入点,系统阐释了语言文化传播的基本规律。他特别强调差异化传播策略是提升教学实践的关键,针对不同文化背景、年龄层次的受众群体,应该构建精准化、分众化的传播体系。

周小兵教授作主旨报告
国务院侨办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理事郭熙作题为《“三人”共生时代的海外华语传承》的主旨报告。郭熙指出,随着自然人、数字人、具身机器人“三人”共生时代的到来,海外华语传承面临全新机遇。针对数字化转型趋势,郭熙提出构建“网络唐人街”的创新设想,该数字平台可通过智能机器人组织民俗庆典、语言角等文化活动,打造沉浸式中华文化传播空间。

郭熙教授作主旨报告
与会专家学者就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展开研讨。北部湾大学人文学院侯艳教授提出“三位一体”文化课程体系,强调通过产教融合提升汉语综合能力;泰国乐德纳可信皇家理工大学中文学院林文贤副院长介绍了该校的中文教育情况,并指出技术赋能将增强汉语教学的实用价值;湖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毕曼教授认为中华传统诗词承载的审美意境和家国情怀,在个体层面、文化层面和文明互鉴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当代价值;广东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董国华副教授则围绕汉语本体课程改革展开分析,提出了“融入中华文化元素”等六大改革举措。广西外国语学院文学院张茜雯副教授提出“中文学成者”与“中文习熟者”概念,探讨社会文化因素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南宁职业技术大学李德灿副教授阐释RCEP框架下“中文+职业技能”培养模式。学校陆华教授、张蔚虹教授等学者也纷纷发言,就少儿中文教材数字化路径、东盟文化数据库建设、阳江方言渊源、“著”字演化及汉韩动词对比等议题展开研讨。
在研讨会闭幕环节,周小兵作总结发言:强调以新技术新理念赋能教学创新,须坚守“以人为本”基准线;倡导国际化标准与本土化实践双轨并行;呼吁构建创新驱动型教学模式,切实推进国际中文教育质效提升。周小兵精准的总结评析为与会者带来了诸多启发。
本次研讨会通过主旨发言、经验分享、案例展示,为推进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思路。研讨会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幕,与会嘉宾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积极拥抱新科技,不断探索创新,深化国际中文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共同书写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