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校长阳爱民为“岭二代”送上诚挚祝福和专属礼品
岭师新闻中心讯:“感谢你们选择岭师及对岭师的信任!”“学校的氛围特别好,我很期待接下来的大学四年生活!”“非常感谢学校对我的栽培,也希望孩子能在这里不负韶华,成就梦想!”9月13日上午,至善苑青年驿站暖意融融,学校校长阳爱民、党委副书记林晓敏、副校长刘坤章与2025级“岭二代”新生及其家长围坐交谈,并为他们送上诚挚祝福和专属礼品。今年有42位“岭二代”入学,其中,有五位新生的父母当年正是在岭师相识相知,如今他们带着孩子回到这段缘分开始的地方,让绵长的岭师情怀在家庭里接续传递、代代赓续。
承父母薪火,逐电气新程
从2001届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父母,到2025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马健豪,二十余载时光里,岭师的“薪火”在这个家庭中悄然传递 ——“选择电气专业,核心是我自己的兴趣,但父母平时对我的熏陶何支持,让我更坚定了这个方向。” 2025级岭南师范学院电气 4 班新生马健豪直言父母的描述让他充满向往:“电气专业的老师都特别负责,校企合作项目多,重要的是岭师拥有优质的教学资源和踏实的学习风气。” 而这些,恰好与马健豪希望打下扎实专业基础的需求高度契合。
作为“岭二代”,马健豪既想传承父母的优秀品质,也计划开拓崭新路径。“父母当年踏实勤奋、认真严谨,这是我一定要继承的。”他透露,已规划参加各级电气竞赛,这是父母当年没接触过的领域,希望能在竞技中提升能力。也期待在四年后能带着沉甸甸的竞赛证书和项目成果毕业:“既不辜负这份缘分,也写出属于自己的岭师故事。”

2025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新生马健豪与家人合影
校园面貌常新,岭师温情未改
“第一次站在父母当年学习生活的地方,总忍不住对照他们口中的场景找印记,却发现处处都是惊喜的新变化。”谈及校园里的变化,25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新生袁盛沛感受最深的,除了优美的环境,还有丰富的校园生活与先进的教学设施。校园里多元的社团、部门招新摊位、配备先进教学设备的教学楼,以及本学院用数学元素布置的特色打卡点,都让他对未来的专业学习充满期待。
“环境在变,但‘岭师温度’始终没变。”袁盛沛说,从小到大,父母总跟他讲起当年在岭师的温暖往事;而这份温暖,在他报到当天便真切感受到了——刚下车,志愿者就主动接过他手中的行李箱,一路帮他指引报到流程;遇到不懂的问题,师兄师姐耐心细致解答,“这种亲切感,和爸妈描述的一模一样。”
携父辈岭师情,逐生科师范梦
“得知佳瑶确定被岭师录取时,我们俩的第一反应是‘果然如此’,又忍不住有点激动。25级生物科学师范专业新生杨佳瑶的父亲表示,作为既是校友、又是家长的“双重身份者”,在为孩子提供填报志愿选择时,推荐岭师从不只靠“情感滤镜”,而是用实打实的客观事实说话。“岭师作为广东省重点建设高校,师范专业门类齐全、具有完备的培养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该专业更是省一流本科专业和重点专业,课程设置既注重理论基础,又强调实践应用,这对学生的专业成长太重要了。”
“当年老师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一直刻在我心里。”杨佳瑶的父亲说,在岭师的学习时光,不仅让他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培养了“认真负责、甘于奉献” 的态度 —— 这种态度让他在教学岗位上不断进步,也希望女儿能在岭师感受到这份精神。而对于即将开启大学生活的杨佳瑶来说,父母的经历早已让她对岭师充满期待。“我小时候就觉得爸妈的学生很喜欢他们,现在我也想成为一名好老师。” 她笑着说,除了学好生物科学专业知识,她还计划加入学校的志愿服务类社团和音乐类社团,“既想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也想丰富大学生活,像爸妈当年一样,在岭师收获成长和感动。”

2025级生物科学师范专业新生杨佳瑶与家人合影
拒循旧径择所爱,烹味别样岭师青春
初见周林熹时,他眼中满是对岭南师范学院校园生活的期待。作为“岭二代”,他的父母曾在这里度过传统师范类专业的四年青春时光,而如今,他也即将开启一段与父母相似却又截然不同的岭师旅程。
“最初对岭师的向往,全藏在父亲讲的那些校园故事里。”周林熹笑着回忆,父亲总跟他提起大学时与老师的暖心互动,还有和同学一起经历的趣事 —— 那些关于课堂、关于友谊的细节,像一颗颗种子,在他心里种下了对岭师的憧憬。高二那年,他跟着父母走进岭师校园,父母问他“愿不愿意来这里读书”时,他几乎没有犹豫就给出了肯定答案。
但这份深厚的岭师情结并没有让他复刻父母的道路。面对“该选和父母类似专业” 的声音,周林熹很坚定:“建议会听,但最终要跟着兴趣走。” 在他看来,烹饪专业不仅前景广阔,更能拓展自己的思维。为了这份选择,他提前了解专业内容、规划就业方向,假期也在提升不断地提升个人能力。从父母的岭师故事,到自己的烹饪选择,周林熹正以热爱为笔,勾勒着与父辈相似却更富自我色彩的青春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