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师要闻

岭师要闻

本站主页 >> 岭师要闻 >> 正文

最新新闻

创新人才培养和学校管理变革的深度启示

发布日期:2016-11-13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梁燕飞 梁龄 李美霖 徐素      编辑:蔡珮恩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闭幕式现场

岭师新闻中心讯:11月13日上午,持续一天半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2016年年会暨学术委员会年会顺利完成所有议程在我校圆满闭幕。与会教育专家、教育管理者和一线优秀教师代表在我校音乐厅聆听了三场主论坛报告和各学术委员会代表汇报发言。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理事长马宪平,我校党委书记罗海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常务副理事长钟祖荣等领导嘉宾出席闭幕式。闭幕式由我校副校长黄崴教授主持。

“缘木求鱼还是放水养鱼?竭泽而渔还是放长线钓大鱼?”北京市教科院副院长、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褚宏启围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主题,认为创新能力培养是核心素养的核心,不仅对国家重要,对个人重要,对教育更重要。在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大的21世纪,核心素养主要聚焦在“创新+合作”这两个因素。他呼吁教育者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创新型人格、改善评价与管理等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推动教育中的民主和自由。

中国教育科学学院陈如平研究员认为,未来学校的竞争力来自内生的原创力,并提出了《关于“新样态”学校的思考》的命题。指出“新样态”学校的创建价值和意义是原生态,去功利,致“良知”,止于“至善”,让学有所教,学有良教。他强调,内生的原创力是“新样态”学校的新动力,认为创建“新样态”学校要紧扣给自己的学校画张像、发现学校中的“人”、发掘“最好的我”、设计学校的育人模式、建构学校的课程体系、抒写精彩的学校故事等六步骤。

我校党委书记罗海鸥在《以文化人,以境感人,以美育人》的报告中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结合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阐释拓展人才培养的文化路径。他从北京大学校徽、清华大学校名、岭师校园景观一路说来,认为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以校园文化景观来表达大学的使命,延续大学的传统,展示大学的理想,体现大学的中国特色乃至中国气象。学校管理者要注重校园文化这更基础、更广泛、更深沉的建设,从而实现“景在哪里,教育在那里”的育人目标。

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常务副理事长钟祖荣为大会致闭幕词。他代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向参与本次盛会的专家学者和师生表示感谢,他赞扬本次年会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讨论热烈、参与面广、组织有序,取得了圆满成功。他表示,当前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教育者应当充分运用中国的智慧和文化,针对学生成长的特点,营造自由、民主的成长环境。他认为此次年会的召开将为教育工作者思考如何加快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学校管理变革提供了许多启发,期待教育专家们加大相关理论的思考和研究。

本次会议共评选收录了287篇学术论文,教育管理学科学术委员会秘书长鲍传友老师、自我教育学术委员会代表辛加伟老师、教育策划学术委员会代表方铭琳老师、教育行政学术委员会代表徐玲老师、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与管理学会委员会代表、理事长陶礼光老师等分别汇报了五个分论坛的学习交流情况。


褚宏启在作主题报告


陈如平在作主题报告



罗海鸥在作主题报告



黄崴主持闭幕式


钟祖荣为大会致闭幕词


与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参加闭幕式

(摄影|罗宝苑 游剑锋)

连接开幕式报道:http://news.lingnan.edu.cn/html/2016-11/20161112213130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