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斌伟副厅长与我校罗海鸥院长为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揭牌
近日,省教育厅王斌伟副厅长带队莅临我校,对教师教育特别是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建设情况进行调研指导,并为“中心”揭牌。王斌伟一行先后走访了我校基础教育学院遂溪校区、省级特殊教育培训班和烹饪专业培训班课堂、未来教育空间站,察看了文化校园的建设,听取了我校关于“中心”建设情况的汇报,勉励我校要努力把中心建设成为“立足粤西、服务广东、辐射全国、国际知名”的“中心”。湛江市教育局李更盛局长,学校罗海鸥院长、黄崴副院长、兰艳泽总会计师,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了汇报会。黄钢副院长主持会议。
“质”与“量”,助力中心“站起来”
罗海鸥对我校教师培训的特色优势作了介绍:一是拥有110多年的悠久师范教育历史和完备的教师教育体系;二是拥有两个国家级和五个省级师培基地,属于省内同类院校中拥有较多基地平台的高校;三是拥有强大的教育学科和专家队伍支撑;四是与华东师大、华南师大等高校和地方政府部门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五是拥有浓郁师范文化的优美校园和热情周到的培训服务。
黄钢从战略与目标、内容与举措、成效与特色、问题与对策、建议与展望等五个方面详实介绍我校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情况。他谈到,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获批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进行讨论研究,明确了“立足粤西、服务广东、辐射全国”的定位和“培养、培训、研究、服务一体化;校地联动、协同创新、资源同创共享”的建设思路,要把“中心”建成粤西乃至广东的教师培育中心、教师学习发展资源中心、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指导中心、粤台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发展中心。一年多以来,学校举全校之力、集全校之资源,通过完善组织机构和顶层规划,加强专家队伍建设和培训资源建设,建立协同培训高效联动机制,强力推进教师教育、规范资金使用管理等举措,全方位打造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形成了显著的特色和成效:建立了完备的职前与职后教师教育体系,拥有强有力的教育学科支撑和教师培训队伍,拥有高起点的教师教育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未来教育空间站”,形成U-G-S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培训质量不断提升,形成了良好的培训信誉。
建言划策,助力教师培训“动起来”
对广东省“十三五”阶段教师培训工作,罗海鸥提出四个建议:一要加大教育硕士的培养力度,成立教师教育发展联盟,通过联合招收培养教育硕士,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教育硕士比例的提高;二要放宽外籍教师来校任教的年限要求并为其开通职称评聘通道;三要加强粤台教育交流合作,通过学习借鉴利用好台湾的优质教育资源;四是培训工作要赶上教育现代化的步伐,逐步实现信息化,利用信息化平台的推进,进一步实现教育公平,同时打通学历与培训的间隔,让学员增加对培训的兴趣,实现良好互动。粤台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发展中心首席专家、我校特聘教师、教科院特教系主任吴武典教授对我校强烈的办学热情和教育学科建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岭南师范学院虽处边远,但不落后。”在美国从教40年的赖铭次教授也就国外教师职后培训的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提出宝贵建议。
加强引领,助力中心“跑起来”
王斌伟听取汇报后,首先就本次调研谈了三点感受,认为我校“校园美,面貌新;(中心建设)思路好,举措实;发展快,成效显”。王斌伟副厅长对中心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三点要求:一、加强整合,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强校内教育资源的整合;二、眼睛向下,服务基层。加强针对性研究,立足粤西,把粤西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研究透,开展个性化培训,首先要满足粤西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三、发挥作用,打造品牌。要把中心建设成为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和面向地方、对外辐射的关节点;成为师范教育创新的源泉,将研究延伸到教师教育中的课程体系改革和实习实践环节;成为教师教育国际化的示范点;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的重要平台,适应和引领教师队伍的建设,成为全省、国内甚至国际知名的教师发展中心。

汇报会现场

参观培训班课堂

参观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