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师要闻

岭师要闻

本站主页 >> 岭师要闻 >> 正文

最新新闻

罗海鸥院长参加教科院团日活动

发布日期:2015-04-03     来源:教科院     作者:邓倩文      编辑:林惠兰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罗海鸥院长讲话

       3月30日晚,教科院12、13、14级特教团支部联合举办的“传经送宝,以学相伴,逐梦特教”赴台学习经验交流团日活动意外地迎来了特殊的来宾。学校罗海鸥院长,教科院特教系特聘主任、台湾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名誉教授及校务顾问吴武典教授、校办邓逢光主任,教科院范兆雄院长、党委李德深副书记、周仕德副院长、特教系郑荣双执行主任、吴道愉博士、张敏婷博士、陶晓丽老师和团委邓倩文书记一同参加了这次团活动。

  活动在同学们激昂嘹亮的团歌声中拉开序幕。简短的一段纪录片再现了12级特教学生赴台求学的特别旅程,展现了24位特教学生在台湾求学期间充实的学习历程、跨越地域的特教人才培养文化、跨越年龄的绵绵师生情以及跨越海峡的纯洁友情。视频回顾期间,12特教学生脸上的笑容和湿润的眼睛再一次印证了特教之行的欣喜、感动与富足。

  12特教团支部代表还分组上台从学习篇、风土篇和建议篇三个方面汇报在台学习情况,总结了台湾特教专业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操等特点,介绍了实验教学、小组教学、模拟教甄教检等丰富的授课形式,展现了12特教学生在台期间惜时如金、通宵达旦学习和研讨的投入状态。作汇报的李敏霞同学在台学习期间每天撰写反思日志,留下了一百多份坚实的成长印记。作汇报的彭燕同学由衷感叹:“知之深才爱之切。在台湾的学习让我深深地爱上了特教!”汇报组还一一回答了13、14特教同学提出的疑问。

  吴武典教授在活动中作了讲话,指出岭南师院特教系非常特别,在罗海鸥校长的关心及学校大力支持下,让特教系的学生能有一个学期的时间到台湾学习的培养模式是岭师首创、也是全国首创。他认为当晚的活动非常成功,让人感到惊艳,展现了12特教同学的有心、用心与贴心;认为12特教在台一年的学习非常紧凑,补上了特教宝贵而不可或缺的课程;认为12特教在台的学习成长迅速,让屏东大学的老师非常有成就感,以至彼此都难舍难分。他还介绍了台中教育大学和屏东大学筹备接待13特教赴台学习的情况,勉励同学们做好前期准备,再创两岸特教协同培养的新篇章。

  罗海鸥院长为活动作总结讲话,认为本次团日活动非常精彩,说明教科院党团组织牢牢围绕学生学习成长这一中心抓建设。他表达了对吴武典教授等台湾专家、教师的感谢,指出我校特教系创设的两岸联合培养、多校培养、设立双系主任等培养机制、培养模式、建设模式都是非常特别的,是学校师范教育110周年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他表示学校将会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特教专业的发展,勉励师生立足于现有的机制创新、粤台密切协同、较强的师资队伍等良好的基础之上,应将特教专业建设成我校“王牌”专业,将特教系建设成为广东省乃至在国内有影响的特教系;勉励特教专业学生增强信心、珍惜机会、勇担责任,努力成长成为“负责任、强能力、善创新”的人才,让未来的广东乃至全国的特教界能够经常地听到岭南师范学院的声音。他要求教科院做好12特教赴台学习的总结,做好特教系建设日志,记录下我校创办新专业并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的历程,总结经验,为别的学科专业建设提供好的做法与经验借鉴;要求教科院在与台湾高校的协同创新中,借鉴台湾优势,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解放学生思维与观念,让学生实现自主、自愿、自觉的学习,全面提升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活动最后还开展了“一路有我,伴你同行”之学伴计划,12、13和14特教全体同学都组建了结对学伴关系,并在现场交换礼物与联系方式,开展了学伴间的第一次创意挑战竞赛,开启了特殊教育又一特殊的学习互促模式,增进了特教“一家亲”的情谊。

  据悉:我校已与台中教育大学、屏东大学签订了姊妹校协议,商定了3.5+0.5的特教专业学生两段式培养模式,即特教专业学生在我校学习三年半,再派到台湾两所高校学习半年特殊教育专业课程。12特教作为首届学生,于2014年9月被派往台湾学习,在屏东大学一个学期的学习时间里共研修《资优教育模式》、《身心障碍学生教材教法》、《生活技能训练》、《注意力缺陷过动症》、《行为改变技术》、《特殊教育教学实习》、《资优教育模式》等12门课程,主修25个学分,参访了台湾师范大学特教系、高雄市楠梓特殊学校、高雄市成功启智学校、高雄市特教资源中心、高雄市三民区正兴国小、台中惠明盲校等共12所大、中、小学或机构,到屏东市仁爱国小、屏东市和平国小、屏东大学实验小学等8所学校见习试教,为92名特殊学生进行过课堂教学,实现了飞跃式的成长。


吴武典教授讲话


学伴创意竞赛


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