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师要闻

岭师要闻

本站主页 >> 岭师要闻 >> 正文

最新新闻

“粤台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召开第三次工作推进会

发布日期:2015-03-09     来源:教育研究院     作者:崔岐恩      编辑:屈云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34日上午,开学伊始,为了进一步细化、落实“粤台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的实施方案,推进“创新强校工程”有效实施,我校省级协同创新平台“粤台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第三次工作推进会在榕楼三楼会议室召开。罗海鸥院长、邵乐喜副院长、兰艳泽总会计师出席了会议,院长办公室主任、港澳台办主任邓逢光、人事处处长张飞燕、科研处处长金义富、教育科学学院院长范兆雄、书记郝云鹏、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左兵,以及台湾专家刘佳蕙副教授、吴道愉副教授,教科院部分院领导及教师、教育研究院教师等20余人参加了会议。罗海鸥院长主持会议。

  首先,教科院范兆雄汇报了该中心近期工作的进展情况,如举办了2014年湛台大学生夏令营活动;第一届(2012级)特教专业学生圆满完成台湾学习任务;召开首届海峡两岸特殊教育高端论坛。然后范院长提出了《粤台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发展中心运作方案(建议草案)》和《粤台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发展中心201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草稿)》,并解释了大概思路。左兵补充了该中心运行过程中的工作困惑和未来思路。

  接着,围绕范兆雄提出的《“中心”运作方案》,大家进行了深入讨论。邵乐喜副院长认为,该中心是广东省同类院校中首批获得的省级协同创新发展平台,要全力做好。该平台不同于普通的项目研究,而要体现出高度协同性,需围绕现实教育问题,通过资源整合和实操创新来解决问题。更要探索新的体制机制,使各个协同单位之间各有所求、各有所获。兰艳泽总会计师认为,该中心运行时间为三年,时间已经过去1/3,工作任务依然非常重,应当根据工作目标列出详细的年度任务清单,如人才培养的数量、新开设课程门数、教材开发套数、科研成果和项目的数目等。同时在体制架构方面应有突破,校内可以跨越院系,校外可以统筹协调各个协同单位。金义富建议,运作机构设置上,除了设立项目研究的单位,还要有其它协调、沟通等部门。邓逢光认为,学校高度重视该中心建设,在立项前学校已组织多次申报讨论会,获批后又召开两次会议对中心工作进行重点研究。邓主任建议:建设目标要聚焦于特殊教育和教师教育的教师专业发展,同时,应考虑主体多元化,可以把残联、民政局、康复中心等社会机构纳入进来;力争把该中心建成国内粤台教师教育研究重镇等等。张飞燕认为,该平台建设可以有力促进我校创新强校工程,人事处也在积极探索新的人事制度改革,采用灵活多样的聘用方式推动中心的工作。

  最后,罗海鸥院长作总结讲话。首先,该中心既要按照省的整体要求和原定计划、方案稳步推进;同时更要冲破藩篱,形成大格局、大手笔的整体框架和思想。其次,要立意高远、视野开阔。要多向外界学习,加强与协同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征求台湾高校及省内兄弟院校建议。再次,该中心建设不是一两个部门的工作,而要全校通力合作,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应主动参与,还要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做好校内协同。最后,罗海鸥院长要求根据此次会议讨论的建议,尽快修改完善《中心的运行方案》,使该中心的建设工作得到稳步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