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师要闻

岭师要闻

本站主页 >> 岭师要闻 >> 正文

最新新闻

“根叔”受聘我校名誉教授并作“问教问学”精彩报告

发布日期:2014-12-27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胡华 伍浩文 李洁      编辑:林惠兰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学校罗海鸥院长为李培根院士颁发名誉教授聘书

  岭师新闻中心讯:12月24日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作客我校“岭南大讲堂”,为广大师生奉献了一场以《问教问学》为主题的精彩学术报告。这是我校纪念师范教育110周年开展的“岭南大讲堂”九大学术活动的“压轴之作”,预示着我校以“学术校庆、文化校庆、感恩校庆”为宗旨的庆典活动完美落幕。

  李培根院士被广大青年大学生热称为“根叔”,当晚学校音乐厅席无虚座,过道上站满了和舞台前席地而坐很多前来聆听报告的师生。此次讲座上,“根叔”接受我校名誉教授的聘请,学校党委刘海涛副书记主持受聘仪式,罗海鸥院长为“根叔”颁发了名誉教授聘书。

  在“问教”层面,“根叔”以提问者的身份审视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现状: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关键,是批判,还是理性?对于教育改革,是道,还是术?对于入世为师,是征服,还是适应?对于大学责任,是服务,还是引领?对于教育的中心,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与学生的关系,是我与你,还是我与他?对于学生的培养,是因材施教,还是自由发展?对于还原教师人格,是理想,还是现实?九个层面问题,直面教育的现状。他认为,现在很多大学教育关注的只是当下的问题,而缺少了对历史的记忆和未来的引领。大学应成为社会前进的发动机,而不仅仅是社会驱动的风向标;大学应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运用“理性的思维”去引领社会,而不应在企业、传媒的驱使下迷失方向;大学教育的宗旨应是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教育的核心理念,要培养学生的创新与批判精神。

  在“问学”层面,他以追问者的口吻反思当前的大学教育:对于学习者,是为己,还是为人?对于人格养成,是独立人格,还是工具人格?教育抵达的最高境界,是知识,还是心灵?博雅教育,是通识,是创新,是素质,还是心灵自由?学习好的标准,是多识,还是好奇?创新教育,是精英,还是大众?什么样的视野更重要,是问题,还是知识?对于批评建议的方式,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对于教师不认同的采取方式,是质疑,还是举报?同样是9个层面的问题,对人才培养的标准进行了质疑。他认为,唯有教育才能让人抵达心灵的最深处,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对于如何获得心灵的自由,他引用我校罗海鸥院长“人在哪里,教育在那里”的观点作了阐释:“心灵自由需要心灵开放,需要自觉,心灵开放者善于学习。”他还结合当前我国积极倡导的“中国梦”,认为中国梦最关键的内涵是独立精神。并勉励青年学子:对未来的设想,要少些犬儒主义;对未来网络科技、基因等技术的影响,要学会人文层面的拷问与思考。

  “根叔”与广大师生就师生关系、就业创业、心灵自由、理想大学的标准等问题进行了亲切而热烈的交流与探讨。在结语时点明了教与学之要:在自己内心给自由留下广阔的天地,给学生心灵留下广阔的天地;人生的意义极容易在宏大目的、宏大目标下被忽视;把学生按某种工具去培养,或者按自己的预期去培养,这样的老师往往自己也成了工具;教师和学生的自由发展只能建立在“人本位”地认识和实践教育的基础上。

  罗海鸥院长主持讲座总结时说,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广大师生品味到了一场场前所未有的精神盛宴、学术盛宴、心灵盛宴。崔永元、钱文忠两位名家开启了“岭南大讲堂”的学术之旅,而广受师生们敬爱的“根叔”为我们的“岭南大讲堂”圆满完成了压轴演讲。“根叔”的压轴演讲是高水平的真正的学术讲座。他以问题视野,一下子追问了教与学的18个似是而非却又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振聋发聩,发人深思,直指何为教、何为学和何为人。总之,根叔提醒我们,要放开心灵,追求心灵自由,形成心灵习惯,这都必须打好人文根基和科技基础。至此,庆祝师范教育110周年的九个高水平讲座圆满结束,但岭师人的追问和理想追求并没有结束。罗院长希望广大学子将‘根叔’这本打开的心灵之书、学术之书、人格之书,好好珍藏在心里,做最好的自己,成为大写的人。

  据悉,在李院士来到学校的当天,还在罗海鸥院长的陪同下兴趣勃勃参观了校园。并继前次来校为学校景点题写“立德园”后,欣然为学校的办学理念题写“勤教力学,立己树人”以共勉。

  

  李培根院士在作报告 

  

  合影留念

  

  报告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