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锡良先生题字
22日,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郭锡良先生莅临我校讲学。我校罗海鸥院长亲切会见,并向85岁高龄的郭先生献上饱含热情的鲜花。罗院长热情地向郭先生介绍了岭南师范学院的发展历程、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治校办学理念,尤其是近几年来学校校园环境改造与人文景观建设的理念、内涵和做法,并就有关学术问题与郭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郭先生参观校园后盛赞:这是大学,也是岭南花园啊!
郭先生对我校的发展变化以及学校校园人文景观建设的理念与做法给予高度赞许。会谈中,郭先生还深情地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当年跟随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求学、从教的经历,畅谈了北京大学的校园文化内涵和大学精神。兴到之处,郭先生忍不住为学校挥毫题字,以当年王力先生的勉励相赠:“王力先生告诫我:学习要博,研究要专”。表达了郭先生对学校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更上一层楼的热情勉励和殷殷期待。著名美学专家劳承万教授、院长办公室邓逢光主任、人文学院刘惠卿院长、谢应明书记、朱城教授、方平权教授等陪同会见。
郭先生还在人文学院领导老师的陪同下,游览了学校古榕广场、陶壁《问渠》、博学园、春晖园、慎思园、木莲园、立德园、树人广场等人文景观。每到一处,郭先生对景点的精心设计与布局均赞不绝口。在古榕广场,郭先生面对根如盘石、葱翠挺拔、郁郁葱葱的百年古树,感叹不已,连声说这就是百年树人书院精神的生动见证!在陶壁《问渠》前,郭先生驻足凝望,认真细致地欣赏。面对创意独特的壁画,读着凝练厚重的《题记》,郭先生说,教书育人,学问就是活水源头。沿燕岭大道西行到达博学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十个拙朴厚重的大字迎面扑来,郭先生又忍不住回忆起当年跟导师王力先生求学的日子,他说王先生教导他“学习要博,研究要专”,这句话让他受用终生!郭先生一路走,一路看,面对沿路的春晖园、慎思园、木莲园、立德园、树人广场等校园文化景观,郭先生时而仰头欣赏,时而凝神注视,时而轻轻吟诵,他连连赞叹:这是大学,也是岭南花园啊!
23日上午,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校师范教育110周年纪念活动,让广大学子感受名家名师风范,营造“学术校庆”氛围,人文学院邀请了郭锡良先生与师生进行了学术座谈。人文学院全体领导班子成员、特色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带头人朱城教授、方平权教授、各系负责人、汉语国际教育系教师及学生代表参加了座谈。座谈由人文学院刘惠卿院长主持。座谈会上,郭先生热情昂扬地为师生们作了关于汉语复辅音问题的专业报告,并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点培育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在热烈的掌声中,人文学院纪念师范教育110周年之名家名师讲坛正式启动。
23日晚上,郭先生还应邀在我校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作了《从古诗文的识读谈古汉语学习》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朱城教授主持,得到了人文学院师生以及校外部分中学语文教师的热捧,他们闻讯纷纷前来参加,座无虚席。讲座从《<鸟鸣涧>的释读问题》谈起,随后,郭先生例举了古典诗词的误释问题,令人耳目一新,现场掌声阵阵。郭先生强调,学习古诗文,阅读古典作品,首先需要落实字、词、句,进而做到知人论世,在敢于思考、提出自己的新见解的同时,也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合影留念
链接:郭锡良教授,1930年生,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师从王力先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任中国训诂学会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评委、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青年语言学家奖评委、《古汉语研究》编委等。主要著作有《古代汉语》(三种)、《汉字古音手册》、《汉字知识》、《汉语史论集》等著作10种,在音韵方面第一次提出殷商音系的设想,填补了汉语语音史研究的空白。此外,在语法史领域多有创见。先后参编或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通行全国,影响甚大,其中两种累计印行达一百四十多万部,目前是高校古代汉语课使用最为普遍的教材之一。曾先后应邀赴美国斯坦福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挪威奥斯陆大学、法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中心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