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师要闻

岭师要闻

本站主页 >> 岭师要闻 >> 正文

最新新闻

罗海鸥院长谈大学的精神与使命

发布日期:2013-10-22     来源:校办     编辑:屈云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精彩演讲

  10月16日晚,通识教育中心邀请学校罗海鸥院长做客第31期通识教育大讲堂。罗院长以“大学的精神与使命” 为主题在教三311室做了精彩的演讲,300多名师生一起分享了一场精神大餐。

  罗院长在开讲前先让同学们谈谈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大学和最敬佩的教师等问题,一下子引发了同学们的浓厚的兴致和积极的思维。在同学们一番的回答后,罗院长开始阐述,真正的大学不仅有体,而且有魂,是魂与体的完整统一体。大学有体有魂,有血有肉,才能使办学不仅仅停留在“形”和“体”的层面,而进入“神”和“灵”的境界,完成其育人教化,传承文化,引领社会,造福人类的伟大使命。大学的使命及其实现使命所体现的精神,便是大学的灵魂所在。

  罗海鸥院长说,美国著名思想家、哈佛大学教授詹姆斯曾说,真正的哈佛是看不见的。这个看不见的哈佛,其实就是哈佛的灵魂,在其优秀的儿女身上。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则认为,大学的精神,在其经久不衰的感人的故事里。国学大师、新亚书院创始人钱穆也说过,谈一所学校的精神,最主要是看学生显露的气象,呈现的风度和格调,因为学生才是大学的主体。罗院长认为,其实,从校徽和雕塑等大学的文化标识,也可以品读出大学的使命和精神。然后,他以北京大学的校徽、哥伦比亚大学的雕像为例,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大学应有的使命与精神:大学根本使命是教育,是立己树人,是要千方百计培养超过老师的学生。为师之要,在于立己树人,即积极而深刻地影响学生,引导学生自信而不卑,把潜能展现出来,成为最完美的自我(best)。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实现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只有这样,大学才能卓尔不群,长盛不衰,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建树新风、提供人才。教师的神圣,在于甘当人梯、成就他人,在于在默默无闻的平凡岗位上锲而不舍甚至忍辱负重的坚守。这里面都体现了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超越个体的群体关怀的人文精神相统一的大学精神,也体现了北大老校长马寅初所说的“牺牲个人而尽力于公”的大学精神。大学若有这种精神,无论举办何事,则结果之良好,俱可期而待。

  罗院长还引用德国哲学家费希特的话说,社会的每个阶层,都没有贵贱之分,给社会阶层以尊严的,不是阶层本身,而是每个阶层的人们能够竭尽职守,忠于自己的职业,完满地完成自己的使命,这样他就会得到更大的尊重和荣誉。并以香港大学三嫂、剑桥大学打字员等为例,告诫同学们,要立志做大事,不怕“身份低”。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无畏、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同样可以做出非凡业绩,显示出高尚动人的精气神。同学们上大学,不仅要读书,更要读“人”;不仅要关注课程,而且要关注师长。站在师长的肩膀上,了望世界,心存感激,发愤学习,成为负责任、强能力、善创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优秀湛师人。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并结合自己的专业提出疑惑。罗院长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勉励大家珍惜大学时光,勤奋学习,掌握本领,为湛师、为祖国的美好明天不断努力!

祝福湛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