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师要闻

岭师要闻

本站主页 >> 岭师要闻 >> 正文

最新新闻

对话与审思:党建工作“湛师效应”的阐释

发布日期:2013-04-22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记者 关天冲      编辑:gtc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为了进一步探讨党建工作的“湛师效应”, 4月10日上午,由湛江师范学院、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湛江师范学院党建工作研究丛书》出版暨研讨会在广州召开。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广东省教育工委组织处、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单位领导,以及来自广东省委党校、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1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湛江师院党建丛书产生的效应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使这次研讨会既是对高校党建工作如何提升科学化的一次对话,又是对党建工作产生的“湛师效应”的一次审思。

  从“湛师效应”的反响见证高校党建工作的根本使命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目标。高校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必然成为党建工作的根本使命。研讨会上,湛江师院党委梁英书记在《以培养人才为使命看党建工作的“湛师效应”》讲话中指出,丛书对学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和归纳,系统梳理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成功经验,引发了对学校立德树人观念的创新和推进党建工作的变革。与会专家围绕梁英书记的发言和结合湛江师院开展党建工作的实践,从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的高度进行了评价。

  华南理工大学原党委书记刘树道教授用“三个难能可贵”概括了丛书的现实意义。他认为湛江师院对党建工作有专致的感情,能够发动各二级党委和广大机关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高度的自觉性去做好党建工作,抓好党建工作不拘泥于理论研究,主张创新,有实践和示范点;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毕德教授认为,丛书印证了湛江师院在创新高校党建工作中迈出的坚实步伐,体现了学校党委对党建工作的主体意识。他认为湛江师院以创新的精神推进党建工作,很好地运用了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有力地推进了“三型”党组织建设,通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大家看到了一个从学校党委到二级党委、到基层支部的整体联动,形成了崭新的团队合作精神。

  如何把高校的党建工作与学校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冯增俊教授说,这套丛书是湛江师院长期开展党建工作的产物。他认为丛书回答了当前高等教育举什么旗、地方高校如何举纲、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建设、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如何开展理论建设等问题。他说,湛江师院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具体一所学校怎样推进党建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在一所高校如何开展党建工作方面树立了典型。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汤贞敏院长、教育工委组织处吴琦琳处长也充分肯定了丛书的研究成果,认为湛江师院党建丛书丰富和深化了对高校党建工作的认识和理解,研究工作把握了正确方向,通过把研究问题的重心下移,着力解决了高校基层党建内部的具体问题。他们认为,这才是有现实意义的研究工作。

  从“立德树人”的层面履行高校党建工作的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根本任务。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总编、社长杨哲在《党建育人——“湛师效应”又见成果》的发言中指出,丛书案例丰富、形式多样,通过把党建育人与学校的教学目标相结合,亮点纷呈、成果显著,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她认为丛书的内容来源于学校基层党建的鲜活实践,来源于对党建工作的所思所惑,既是对党建工作的总结提升,也是对党建工作规律的理论探讨和深化,特别党建育人所取得的一项项骄人成绩,是令人鼓舞的!

  高校如何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如何在基层党组织中把党建育人落到实处?如何发挥党建工作对高校育人工作的引领作用?这些都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莫岳云教授认为,湛江师院正是围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开展党建工作的,并有效地推进了党建实践成果的转化、凝练和提升。丛书通过着力于对高校党建现实问题的解决、对高校党建实践创新的探索、对高校党建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升,有效探索了高校党建育人工作的规律方法、模式机制;中山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钟明华教授指出,湛江师院党委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使命感、责任感来设计党建,紧扣党的中心工作、学校发展的中心工作带动党建,以学术研究和课题担当促进党建,以日常的工作的鲜活形式为抓手落实党建,从而很好解决了党建工作立德树人、教育育人的根本目标。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院长陈岸涛教授说,当前高校主要做好三件事:一个是抓好我们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的主导权;二是怎么样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参加学校教学科研以及各项建设的积极性;三是如何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他认为湛江师院在这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书中的大量案例和材料,证明了学校党建工作不是空的,而是实实在在地融入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之中,既体现了党性,也有体现了鲜活性、灵活性。

  从文化传承的视觉反思高校党建工作的根本内涵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李辉教授说,他从丛书的内容中不仅看到了湛江师院党委对抓好党建工作的自觉意识、超前意识,更重要的是学校党委在教育实践当中自觉地把党建工作作为大学的文化资源去构建,并通过这种方式把它作为一种大学文化很好地传承下去。丛书中很多文章都是在一线工作的二级单位党委书记、副书记亲自撰写,每套书的主编、负责人都有自己的心路历程,这种一步一个脚印的做法就是大学文化的传播过程。教师的智慧、教育的智慧、教育的积累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写实的、非常鲜活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就是对大学文化的贡献。他认为,湛江师院应该以此为基础,更好地思考党建文化的传承问题,要在全国的领域形成湛师的品牌,广东的品牌,能够培养出一批在学校党建研究层面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推出更有代表性、学理性更强的成果。

  如何通过党建工作来培育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院长陈金龙教授表示,湛江师院的做法给了他启迪。他说,高校的党建精神、党建工作氛围就是大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湛江师院机关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开展的共建活动,本身就构成了大学文化的一部分,甚至大学精神的一部分。他认为可以把湛江师院的做法形成一个党建工作法,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为其他高校开展党建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许国彬教授指出,湛江师院党建工作的形式讲究针对性,方法强调科学性、内容彰显创新性、教育力求实效性、经验富有指导性,从湛江师院的党建工作经验可以认识到高校党建工作也要坚定自信、也可以增强自觉、也可以实现自强。党务工作者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拓展文化素质这个概念,把它拓展到党建文化、红色文化这里来,并使之上升为大学精神,并加强这种主流意识对大学生的熏陶,使他们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与会专家的热烈评价,既是肯定,也是鞭策。湛江师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罗海鸥认为,这次研讨会体现了“三个高”:一是湛江师院、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高度重视,专门举办这次研讨会;二是与会专家学者层次高,都是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三是专家学者高论纷呈,不仅对湛江师院的党建工作做了充分的肯定,而且对今后的工作提了很好的建议。我们相信,有各位领导和专家教授的关心和支持,湛江师院党建工作一定会更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