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发聘书合影(揭英源 摄)
湛师新闻网1月2日讯 近日,我国著名文艺评论家、诗人、作家、《诗探索》杂志主编、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谢冕教授莅临我校讲学,随同到来的还有谢冕教授的夫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陈素琰研究员、著名学者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光明教授及其夫人中国人民大学日语系副主任申淑子博士。他们的到来受到我校罗海鸥院长的热情会见。罗院长向客人介绍了我校的治校办学理念,畅谈他对大学理念、大学校园的解读和感悟,向客人介绍了我校立足粤西,积极构建大师范格局的办学成就,得到客人的频频赞许。之后,我校敦聘谢冕和王光明两位教授为我校客座教授,罗院长为他们颁发了证书。
当天下午,罗院长抽出时间陪同客人参观校园,每到一处景点,都作热情的介绍。时值隆冬,北方千里冰封,大雪飘飞,南方的湛师校园却紫荆花开,木棉树青,椰树摇曳,处处生机盎然。每遇到一处美丽景色,八十一岁高龄的谢冕教授都忍不住兴致勃勃地拍照留念。当谢教授仰头看到学校图书馆上“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八个大字时,赞叹道:“是啊!办大学就应该树立这种理念,过去千年是这样,未来千年还是这样!”在通向第四教学楼路旁的两块大石——“博雅”石和 “寂韵”石处,谢教授对大石上镌刻的“博雅显气象”和“寂寞见独体”两行话反复沉吟,频频点头,似在回味,又似陷入了沉思。参观完校园,谢冕教授意犹未尽,兴致勃勃地挥毫为我校题字,写下“永远的校园——湛江师院留念”几个隽秀的大字。《永远的校园》曾是谢冕先生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散文,主要写他在北大读书、工作的见闻和感悟,表达了一种对人生时刻充满热情和永怀眷念的情怀。谢冕教授以此为题赠内容,充分表达了他对湛师的热诚肯定和殷殷期待!
晚上,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谢冕教授、王光明教授分别以“感谢诗歌”、“自己发光的诗歌”为题作了两场学术报告。报告厅座无虚席,得到我校学子以及慕名前来的湛江诗歌界朋友以及爱好文学的青年热捧。报告会由我校刘周堂副院长主持。
谢冕教授主要围绕八十年代文学诗歌界、做学问及读书三方面来展开讲述。八十一岁高龄的谢教授结合自身经历,以风趣幽默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中国80年代中国诗歌界的盛况以及诗歌能够安抚人心的特质,引起了在场老师们的共鸣,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谢教授还谈到关于做学问和读书这两方面的问题,他强调,当今的学者应“以平常心做真学问”,切勿不懂装懂。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应该凭借在平时的阅读,积累底气,不应只按照个人喜好来盲目读书。谢教授还娓娓谈到自己与诗歌的不解之缘:在诗歌的世界里,他躲避痛苦,寻找快乐,寻找精神寄托,是诗歌安慰了他。
在“自己发光的诗歌”专题中,王光明教授的讲座同样精彩。他主要是从诗歌的专业角度来阐述现代中国诗歌的重要变化。
最后,刘周堂副院长就两位学者的报告内容作了总结,并以谢冕教授的经历勉励我们要加强学习,趁着文学创作的好时代创造出更多创新与美丽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