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师要闻

岭师要闻

本站主页 >> 岭师要闻 >> 正文

最新新闻

努力凝聚协同创新正能量

发布日期:2012-10-23     编辑:关天冲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在国家启动实施 “2011计划”的时代背景下,执行力建设成为当前高等学校积极推进协同创新、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课题。我校把2012年定为“执行力建设年”,并通过举办以提升执行力建设为主题的暑期干部读书班,让广大干部学习、思考、感悟,享受一场从知识到观念的盛宴,实现一次从执行到创新的审视,推进一个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变,努力把执行力建设提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学习:从知识到观念的盛宴

  当前,我校正处在 “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也是学校“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十年大提升”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第一步的攻坚之年、关键之年,有效的执行力,必然成为推进发展的根本保证和核心要求。在暑期干部读书班上,学校党委梁英书记、罗海鸥院长对执行力建设的精辟分析,以及刘海涛、黄钢副书记和李永全、刘周堂、李江凌、邵乐喜副院长分别结合自己分管工作就加强执行力建设的独到见解,解开了在推进执行力建设过程中的许多困惑。

  在办学过程中,中层领导干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梁英书记要求,广大干部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找准自己工作的“标杆”,立足本职岗位,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他希望大家在工作实践中养成“严谨、踏实、高效、创新”的良好习惯,按照“全力以赴 + 爱岗敬业 + 注重细节=执行力建设”的公式推进工作,敢于向“不够认真、不够严谨、不敢负责、不善于学习、不善于思考、不想办法改进”六种现象说“不”,认真做事、平淡做人,要想事情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具备坚定的大局观念、扎实的管理素质、优秀的品德素质。罗海鸥院长指出,提高执行力最关键的是目标定位、过程控制和用人成事。他希望广大干部要紧密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强调要以新的形势和目标要求不断提高执行力:一是在工作目标定位上要有新的视野;二是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上要有新的进展;三是在协同创新、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上要有新的举措;四是在加强队伍建设上要有新的作为;五是在关爱师生建设幸福湛师上要有新的要求;六是在带头提高执行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上要有新的贡献。

  各二级单位负责人纷纷表示,要转变观念,适应形势,了解和把握全国、全省高等教育发展态势和主要工作导向,围绕学校人才培养这个中心,积极推进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搭建桥梁和构筑平台,推进学校人才协同培养和科研协同创新工作;有位中层干部说,执行力归根到底是落实到管理,认为“管理者至少要用一半时间来管理自己”,因而要结合本校实际,结合党委要求,结合本部门工作性质,做到“重点工作有力、创新工作有效、正常工作有序”,做到“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自己作表率”。有位新提拔的处级干部提到,要增强责任意识,要有主人翁精神,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奋发有为,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思考工作上,既要对学校的战略部署了然于胸,又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求真务实地把本职工作做好。通过暑期干部读书班的学习,同志们对“多思”有了更多的理解,认识到作为领导干部既要思方向、思目标、思经验,树立发展信心;又要思困难、思危险、思不足,增强忧患意识。不断把压力转化为新的动力和干劲,服务于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院校建设。

思考:从执行到创新的审视

  当前,《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简称“2011计划”),已经吹响了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号角,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推进协同创新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必须肩负的时代重任。作为一所省属本科师范院校,我校拥有多学科优势,如何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点作用,这是学校建设发展的重大课题。各二级学院推进执行力建设,如何推进协同创新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如何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和提升文化创新能力?需要寻找新的契合点,形成新的执行力,打造相互支撑、整体提升的格局。

  教育科学学院以建设强大的教育学一级学科为重点,保证实现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学、职业教育学等学科在四年内有较快的提升,并通过加强心理学与教育学科的交叉融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拓展成人教育市场,推进校地合作,构建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办学格局;化学科学与技术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坚持“特色发展、错位竞争”学科的发展思路,在学科交叉渗透中培育特色和优势,面向湛江地区钢铁、石化和造纸行业的发展需求,使化学学科成为粤西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培育的重要基地。并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国家特色专业——化学专业建设为引领,开展专业综合改革,带动制药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两工科专业的建设,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和优势。人文学院考虑联合省内外相同或相近的强势专业、学科,积极参与协同创新,以提升自身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依托“数学研究所”和“数学教育研究所”,重点加强数学教育理论研究和中小学教学改革和新课程改革接轨,与当地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研究部门联合申请教学研究项目;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围绕学生专业实习,规划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学校、厂企之间的合作,落实联合培养共同体的建设;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要开展横向科研合作、科技服务,加强与湛江市业界技术专家、企业和行业的联系,提高学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商学院要邀请社会知名学者、企业家共同参与到本科生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体育科学学院、法政学院、外国语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等学院也结合本学院的实际对执力建设进行了规划。

  教育研究院作为卓越教师实验班的主要教学管理单位,在推进与校内二级学院保持密切联系、与校外的中小学教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出了可行的方案;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广东高校新材料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平台建设为基础,做好适应湛江产业技术发展和学科建设需要的实验室建设和技术开发团队建设;地方文化研究院着力推进岭南和粤西地区的文化建设与发展,力求把研究院建设成为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雷州文化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