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师要闻

岭师要闻

本站主页 >> 岭师要闻 >> 正文

最新新闻

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到我校参加2012年教育学科创新与发展论坛

发布日期:2012-02-11     编辑:陈素贞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会场

湛师新闻网211  2月2日上午,我校在国际会议厅举行2012年教育学科创新与发展论坛。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一行24位专家参加了论坛。校领导罗海鸥、刘海涛、黄钢;湛江市教育局副局长、我校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尚武,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了论坛。我校教育学科骨干成员等四十多人参加了论坛。论坛由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务处处长程可拉教授主持。

首先,罗海鸥院长报告了我校教育学科两年来的发展情况。罗院长谈到,近两年来尤其教育研究院成立一年来,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教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在华东师范大学等兄弟院校的支持下,教育学科各二级学科带头人以及各研究所所长带领教育学学科全体成员努力下,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尤其是“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成功申报,为教育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是,教育学科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与华东师范大学和地方教育局的深度合作不够、书斋式的理论研究较多、各个学科发展不平衡、高水平的系统研究成果不多等问题。

听取了罗院长的介绍后,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的专家们先后介绍自身学科建设经验及对我校如何发展教育学科提出建议。首先,钟启泉教授介绍了2011年下半年他参加的四次教育部的会议,谈了四点感悟。认为师范院校的老师应该关注当前的教育发展对教师提出了哪些要求,并建议深入了解19世纪前苏联的维果斯基学派。教授建议老师们作实践调查,真实了解当前的师范生培养存在什么问题。接着,石伟平教授对我校过去两年内取得的成果感到惊讶。教授提出了三个建议,即在教育学原理的基础上做职业技术教育原理研究,以达到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二是基于某个点,每个二级学科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两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三是积极参与到政府的决策中去,去推广自身的研究和实践经验。

接着,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黄书光副院长、教科院徐斌艳副院长、教信系主任张际平、教育学系主任杜成宪、课程系主任孔企平、高教所所长闫光才等专家分别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和湛江师院的情况谈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其中,孔企平主任建议应该关注课堂,在经常思考三个问题:聚焦、转型和综合。聚焦是指如何形成有研究优势的团队,有哪些优势可以起到引领的作用;转型是指研究方式和方法上不要限于书斋式研究,应更多关注实践、从数据出发,关注证据和方法;综合是指如何融合不同的学科做出互相交叉的研究。徐斌艳副院长谈了她对如何发挥国内外交流的优势为学科建设服务的见解。同时,她建议我校在培养卓越人才上应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践和研究项目的机会,充分发挥全校资源,以确保每个学生的培养质量。

华东师大教科院院长、我校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丁钢教授作小结发言。丁院长对这次论坛总结了四点。第一,我校的教育学科建设处于起步阶段,遇到困难很正常,他建议我校的研究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是最根本的基础,一定要持续深入的在理论研究领域做出创新和开拓,以支撑实践的创新与改革。第二,应该形成自己的看家本领,在未来的合作上,湛江师院与华东师范大学可以有很多的合作空间和机会分享。第三,在学科的发展过程当中,要抓住机遇,也要创造机会让青年教师到国外交流,指导青年教师在专业发展和学术研究兴趣上形成自己的国外学术人脉,同时为学校的相关研究作出贡献。第四,以项目带出团队,让团队成员在项目中成长。丁钢院长最后指出,华东师范大学与我校的合作在2011年开了一个好头,将来在各种会议信息将向我校开放,此次的24位专家学者都是宝贵的资源,可以与我校相关学科成员对口深度合作。

最后,程可拉教授对论坛做了总结,教授感谢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的专家们把湛师的事当作华师大的事,给我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程处长认为,专家们全方位多角度为我校把脉,信息非常丰富,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引发我们更深入的思考,对湛江师院的学科建设发展必将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罗海鸥院长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