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师要闻

岭师要闻

本站主页 >> 岭师要闻 >> 正文

最新新闻

陈道海教授课题通过省海洋与渔业局鉴定

发布日期:2012-01-06     编辑:赖建华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陈道海教授作汇报

鉴定会现场

湛师新闻网16日讯  20111231日上午,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湛江市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专家组,对我校陈道海教授主持完成的课题《虎斑乌贼人工育苗与养成技术研究》进行了结题验收与鉴定。我校邵乐喜副院长和科技处金义富处长参加了课题的验收鉴定会。通过审阅相关资料,听取工作汇报,比对计划项目合同指标的完成情况,专家委员会认为,该课题已达到项目合同规定的要求,同意结题。鉴于虎斑乌贼人工育苗与养成技术在国内属于首创,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故一致同意该课题获得“国内领先”的鉴定结论。

邵乐喜副院长在会上强调,这项课题的立项及验收鉴定,对我校今后在海洋生物方面的研究以及与省海洋渔业局开展更多的合作打开了新的局面,对促进我校面向支柱产业、特色资源方面的应用研究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 Ehrenberg 1831是生活在南海海域的大型头足类,具有生长快,蛋白质转化率高的特点,被公认为最具潜在价值的蛋白质资源。在我国,目前有金乌贼和曼氏无针乌贼工厂化育苗成功的报道,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以金乌贼和曼氏无针乌贼为养殖对象的乌贼人工增养殖业已悄然兴起。与这前两种温带海域乌贼相比,虎斑乌贼具有生长快和体形大,适应较广的温度和盐度,对空间要求小、抗病能力强等优势。因此,开展虎斑乌贼人工增养殖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陈道海教授的课题《虎斑乌贼人工育苗与养成技术研究》对虎斑乌贼的繁殖行为学、组织学、人工孵化的最佳生态条件筛选、幼体开口饵料、生态因子耐受性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这个课题的人工养殖等关键技术,在国内未见有相同或相似技术特点及研究,因此,虎斑乌贼人工育苗与养成技术获得了“国内首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鉴定结论。

虎斑乌贼育苗与养成技术的成功不仅为我国海水养殖业开辟新的养殖种类,将其人工育苗技术应用到增殖放流工程中,可以缓解虎斑乌贼自然资源量锐减的问题,对于野生虎斑乌贼资源的恢复、种质库的建立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供稿/科技处  摄影/科技处  编辑/何智敏  李伟媛  发布/赖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