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师新闻网12月29日讯 据悉,劳承万教授的《中国诗学道器论》一书(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获得中国“三个一百”原创性图书奖。这对我校,对中国美学界、文论界,都有积极的意义。
12月23日至25日,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会暨“文艺转型与文论创新”学术研讨会在深圳隆重召开,著名美学家、我校“康德—牟宗三”研究所所长劳承万教授,应邀参加了这一次有四代学人参与的重要学术盛会。
劳承万教授的与会,其学术活动展开,可用“论文”、“发言”和“交流”六个字概括。他提交了“文化使命与时代担当”的学术论文。他在文中倡议,中国学术,包括美学、文学理论,应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在美学、文学理论上,需进行转换,并生成独立的学科形态。由此,在文中他还提供了若干的操作路径。其一、以熊十力、牟宗三等人为榜样,回归传统、回到本源,在此基础上,返本开新,推陈出新。其二、以王国维、王元化等人为例,克服汹涌的商品大潮,弥合分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此求得学科的创新、突破。论文有破有立,破立结合,针砭时弊,切中要害,新人耳目。他在小组中是第一个发言。他的发言进一步强化了论文的内容,一是强调学科形态转换的必要性、迫切性,二是呼吁学术刊物不要受商品大潮冲击,以净化学术生态。劳承万教授还与新老朋友进行了亲切交谈,当中有顾骧、胡经之、黄海澄、夏中义、王坤、高小康等众多的学界同仁,对更年轻的学人,他也多有鼓励教诲,显示出长者胸怀。另外,蓝国桥博士也应邀参会,并以“康德美学中国化之三种价值趋向”为题,作了重要发言,得到老一辈著名学者黄海澄教授的好评。
在开幕式上,会议主持人特别提到,著名美学家劳承万等人的到会,对本次大会有重要的意义。而在闭幕式上,进行会议评点总结的学者,多次提到劳承万教授,及其学科转换等重大的学术观点。他的与会,不仅是大会的亮点,也为我校赢得了荣誉。
(供稿/“康德—牟宗三”研究所 编辑/陈素贞 李伟媛 发布/陆煜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