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场
湛师新闻网12月13日讯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精神,进一步深化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2月10日上午,我校在国际会议厅举行首届人才培养合作共同体研讨会。著名教育家、西北师范大学南国农教授,《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社社长、西北师范大学杨改学教授,湛江、茂名、阳江教育局副局长李尚武、麦卫国、梁山,校领导罗海鸥、刘周堂、李江凌、邵乐喜,各二级学院的领导以及五十所人才培养合作共同体基地学校的领导出席本届研讨会的开幕式,开幕式由刘周堂副院长主持。
本届研讨会分开幕式、主题报告分两个阶段进行。开幕式伊始,罗海鸥院长致辞。他首先对与会的嘉宾、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91岁高龄的中国电化教育奠基人和开拓者、今年首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南国农教授到会表示崇高的敬意。接着,罗院长以他前段时间走访台湾的大中小学所得感悟,阐述了如何把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罗院长还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发展纲要》,提出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负责任、强能力、善创新的人才,结合学校特色,要求师范生必须具备驾驭课堂的教学力、体验反思的教研力、协同创新的实践力、心志专一的坚持力和为人师表的引导力这五种能力。罗院长强调,人才培养合作共同体应当高度重视学校与教育部门和中小学三方共同合作,拆掉大学与中小学、政府社会之间这堵墙,打通人才培养的途径,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随后,南国农教授发表讲话。他表示,国内的教育正经历着从大变强的转型过程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工作努力的方向,而我校探讨的人才培养合作共同体这一问题是创新之举。目前学习理论已从建构学习转向混合学习理论,混合通道比单一的通道效益效果好,对学生的培养是学校的责任,但也是社会、家庭要负的责任,只有协调运作,才能产生好的效果,所有合作共同体是有理论依据的。南教授还提出把信息论运用到人才培养上,让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创造出“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协同效果。最后,南教授提出两个建议,一是可以组织研究团队,研究人才培养合作共同体这一创新课题;二是在人才培养合作共同体这一问题上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而达到优化教育的目的。
接着,湛江市教育局李尚武副局长、茂名市教育局麦卫国副局长、阳江市教育局梁山副局长分别发表讲话,对人才培养合作共同体的创立表示美好的祝愿表示尽最大的努力与学校共同推进这项工作。
最后,我校与与会学校代表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共同体协议书,并授予人才培养合作共同体牌匾。
研讨会的第二阶段,学校邀请了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中心胡庆芳博士作主题报告,探讨“人才培养合作共同体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
10日下午,大会还安排了在国际会议厅、紫荆楼三号会议室分别举行基础教育论坛、职业教育论坛。我校附中林文良校长、湛江开发区教育局邱黎明局长、我校教务处程可拉处长分别以人才合作培养为中心作主题发言。东莞长安职业高级中学曹永浩校长、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邓庆宁校长分别作职业教育主题发言。
本届人才培养合作共同体研讨会对于加强我校与中小学的联系,拓展合作的范围,深化合作的内涵具有重要作用。我校借助地方政府和中小学的平台,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使大学与中小学的教学顺利对接,加速学生从学到教的身份转变过程,让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的预期,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南国农教授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