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场
湛师新闻网11月11日讯 11月9日上午,我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国际会议厅举行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题的专题集中学习会。校领导梁英、刘海涛、黄钢、李永全、刘周堂、李江凌、邵乐喜,学校党委委员、中心组全体成员、党群部门正副职,二级学院党委(党总支)正副书记及全体辅导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学校党委梁英书记主持。
梁英书记指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文化改革发展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教育部党组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通知,对高等院校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做了具体的安排,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新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学校要以抓好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更好地学习宣传贯彻好全会精神。
梁书记指出,校园文化建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锻炼学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拓展了学生视野,培养了他们开拓创新、公平竞争、惜时守信、民主法治、经济效益、乐于助人和为他人服务的七种观念。在选择性很强的文化圈层内,校园文化有很强的辐射功能,它通过影响一批人,以促进学校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因此,学校要从如何育人的层面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总结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成果。梁书记强调,校园文化建设要认真落实好坚持、发展、探索、创新四大任务。一是要坚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导向。校园文化建设要围绕大学文化育人的这个永恒主题,其重要的内涵就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这是反映时代精神、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旋律。只有把这些主旋律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灵魂和价值目标,才能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融汇力;二是要大力推进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础上,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要在多样化中提高校园文化的水平和档次,使校园文化向着更高层次发展,树立精品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发挥精品校园文化的育人导向和功能。三是探索校园文化的保障条件。良好的校园环境,是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人创造环境,环境塑造人,通过营造健康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校园文化精神等文治教化的环境,才能培养出良好的文化人格;四是创新校园文化的管理运行机制。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从校园文化的总量、结构、导向、效益等方面进行管理和调控,建立和完善各种管理法规和制度,用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产品来占领和丰富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从而实现由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的提升。梁书记要求,学校要继承优秀的办学传统,挖掘雷阳文化对培养现代人才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彰显人才培养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每年确定一个主题有序推进,他希望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要围绕今年开展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评选工作认真做好报送工作,并指出2012年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就是开展校园文化品牌、特色和个案的评选,希望通过年初部署、年终总结表彰这种工作模式,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和工作成果,形成富有特色的“湛师现象”、“湛师效应”。
学习会上,我校在2011年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奖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汇报发言。获得优秀论文特等奖的《大学文化建设的载体探寻——湛江师范学院个案研究》作者、党委宣传部陈恕平部长从题解、内容框架、湛江师范学院个案研究的两个视角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我校文化氛围的建构过程,并对我校的“文化存在”进行了解构;我校获优秀成果一等奖的《打造燕玲典范 培育雷阳英才——“榜样湛师”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的成果,由学生处主办通过视频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该活动的目标思路、实施过程、特色与效应及其深化设想;我校获优秀成果二等奖的《弘扬学术激励创新 努力培养“负责任、强能力、善创新”应用性人才——湛江师范学院学生学术报告会的实践与探索》的成果,由团委李发武副书记在介绍了成果的构思理念、组织实施、成效反馈、策划特色及发展战略;由生科院刘锴栋、郑侯锦撰写,获得优秀论文二等奖的《构建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以湛江师范学院为例》的成果,由生科院党委郑候锦副书记结合生科院社会实践的情况,从如何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上进行了介绍。
在自由发言环节,与会人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纷纷发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看法,充分肯定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并对今后我校校园文化和人才培养建设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