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罗海鸥
(2011年9月13日)
亲爱的新同学:
早上好!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8000名新同学,为了共同的理想和缘分走进了湛师美丽的校园。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我首先代表学校,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祝福你们人生旅程迈上了新高度,从此开始了激动人心的大学生活。
下面,我想与同学们谈三点思考,以求对你们开启大学生活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大学?
记得三天前,同学们报到那天,我来到报到现场为贫困生颁发助学金。当时我问到这些同学的家庭情况,如家里有多少个兄弟姐妹,父母是做什么职业的,其中有一位同学流了眼泪。这时学生记者问我说,“罗院长,当你看到这位新生流泪时,在想什么?”发问的记者是新闻专业三年级学生,我相信她将来能成为一名好记者,因为她能够如此敏锐地提出这样的问题。我说,“此时此刻,我想到了责任,作为一校之长的责任,怎样能够让所有进入湛师的学生都不辍学,都能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学业”。今天,我补充一点,这也是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即大学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大学是改变人生命运的地方,成千上万的青年人因为考上大学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什么是大学?有很多不同的阐释。我曾三次到哥伦比亚大学参观访问,它的雕塑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给我深刻启示。
在哥伦比亚大学正门口两侧各有一尊雕塑,一侧是一位手捧着打开的书本的女神,另一侧是一位手捧地球仪的智者。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两尊雕塑的蕴意理解为,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是求知的理想去处,同学们为求知而进来,为服务人类社会而出去。
哥伦比亚大学赖文森广场(Revson Plaza)有一尊“钢丝上的行走者”(Tightrope Walker)雕塑。这尊雕塑有两个人,其中一个走在钢丝上,另一个站在他的肩上。我觉得它蕴含着这样的大学教育理念:大学要培养超过老师的学生。教师就是钢丝上的行走者,肩负着培养“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新一代的重任而艰辛前行,为了培养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而且师生要协调合作,才能顺利走过钢丝。
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门前有一尊罗丹的“沉思者”(LePenseur) 雕塑。这尊雕塑启示我们:一所大学要优秀、要杰出,要培养出超过老师的学生,首先要有大师,即像“沉思者”这样的“大人物”。正如梅贻琦先生所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哥伦比亚大学还有一尊我们几乎想象不到的雕塑——工学院门口的“铁匠”,它代表着大学里的普通员工。大学要培养超过老师的学生,既需要大师、名师等“大人物”,也少不了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工作的“小人物”,像为师生辛勤服务的行政人员、保安、食堂员工、宿舍管理员、清洁工等等。这就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雕塑,蕴含着一流的大学理念,蕴含着真正的以人为本,蕴含着对每一个大学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