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师要闻

岭师要闻

本站主页 >> 岭师要闻 >> 正文

最新新闻

我校举行第二届海峡两岸师范院校大学生论坛

发布日期:2011-07-11     编辑:黄华严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现场

湛师新闻网711日讯  8日上午,我校和台湾师范教育学会在国际会议厅联合举办了主题为“文化传承与大学生成长”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师范院校大学生论坛。台湾师范教育学会理事长、台中教育大学杨思伟校长,我校罗海鸥院长,李江凌副院长,博雅教育中心、港澳台办、教育研究院、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和人文学院的负责人,我校和台湾相关师范院校的大学生及指导教师等100多人出席了论坛。论坛由台中教育大学黄宜婕同学和我校体科院吴祖秋同学主持。

论坛上,湛台两地8名学生代表围绕主题先后作了精彩的演讲报告。对于“文化传承”问题,台湾学生结合亲身体验,通过展示丰富的图文资料,对“诵读和传授传统文化”、“加深了解本土文化”、“融合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等方面内容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台湾高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些做法,如开设亲子读经班,观看本土文化电影,游览本土文化景点等。我校人文学院黎秋婷同学则引经据典,通过对“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深入阐释,表明当代大学生要身心兼修传承文化,作为教师更要言传身教;法政学院冯秀芬同学则从我校“崇德博雅弘志信勇”校训切入谈校园文化传承。对“大学生成长成才”问题,台湾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见解对社会变迁与能力素养的探讨,尝试挖掘形成台湾大学生培育现状的社会因素;我校教科院尹恩同学用易经的思维方式看待人生、社会和自然。论坛报告使两岸学生对“文化传承与大学生成长”这一主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交流互动中,同学们踊跃发言,现场气氛活跃。

台中教育大学杨思伟校长在论坛结束时作了点评总结。他首先肯定了学生发言的表现。杨校长说,这次论坛展示了海峡两岸学生彼此的优缺点,通过相互切磋和学习交流,同学们将受益匪浅。杨校长表示,台湾的文化呈多元化,很多文化已融入了生活和教科书中,因而台湾同学的报告比较倾向于应用性。从湛师学生的报告中,可以了解到,湛师的学生比较博学,国学涵养比较深厚,在传统文化的把握上做得非常好。此外,杨校长还鼓励大陆的学生到台湾就学。

随后,罗海鸥院长为本次论坛作总结讲话。他指出,这次论坛有“三个特点,三个启示,三个期待”。

三个特点:主题好,它把大学的教学、研究、社会服务、传承和引领文化的四个基本功能同培养人才根本任务相结合起来,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组织好,各同学认真准备论文,选题和论证较好,主持人表现出色;效果好,交流使得相互之间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对方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教育情况。台湾五位同学三份报告五个特征:①选题都是自己熟悉的生活领域;②“小处入手”,微观剖析;③师范特色非常鲜明;④表明已具有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⑤每位同学的发言表现得自信、从容,同学们的提问也很到位。

三个启示:一是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将大陆学生具有的较强的宏观思维和台湾学生较强的微观思维结合起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学习台湾育人经验,创新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三是增强文化自觉,要自尊,自信,自强。

三个期待:一是希望海峡两岸大学生论坛能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吸纳世界各地的先进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二是希望两岸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进行交流互动,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成长;三是希望明年的海峡两岸大学生论坛能尽早谋划,充分准备,从而提高论坛的水平,扩大影响力。

最后,我校罗海鸥院长与台中教育大学杨思伟校长、台北市立教育大学领队蔡宏恩老师以及学生代表之间分别互赠纪念品;罗院长、杨校长并为论坛报告人及主持人颁发论坛证书。

海峡两岸大学生论坛是两岸大学生的一个交流平台,旨在凝聚海峡两岸学人智慧、增进海峡两岸学子情谊、促进两岸教育事业发展,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台中教育大学林姣吟、侯仕胤同学作主题报告

我校黎秋婷同学作主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