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师要闻

岭师要闻

本站主页 >> 岭师要闻 >> 正文

最新新闻

我校昨天与政军企十家单位签订校地合作协议

发布日期:2011-01-13     编辑:张瑜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签约

湛师新闻网113  昨天下午,我校在国际会议厅与湛江市教育局等十家单位隆重举行校地合作签约仪式。湛江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耀光,市委副书记、市长阮日生,市委常委、秘书长麦教猛,副市长赵平等市委、市政府领导,十家签约单位的领导和代表,学校领导、校地合作委员会成员及各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等130多人出席了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李江凌副院长主持。

 

学校党委书记梁英代表我校致辞。梁书记向长期关心支持学校建设发展的各级领导和来宾表示衷心感谢。他说,长期以来,我校始终坚持依托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在人才培养上突出面向基层,面向基础教育;在学科建设上紧密结合地方发展需求,积极打造应用型学科和特色学科;在科学研究上强调和地方、企业的横向合作,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在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上,凸显地方文化特色,推出一批文化精品项目。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社会声誉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已逐步发展成为粤西地区重要的人才、科教和文化高地。梁英书记指出,加强高校与地方的合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提升我校开放办学水平,整合社会资源,增强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举措。当前,湛江市面临着建设教育强市、争当粤西地区振兴发展龙头、加快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任,我校有着厚实的人才、智力、科研优势和独特的区位优势,有责任和义务促进湛江的建设和发展。

 

梁英书记表示,我校与湛江市政府部门、部队、企业等不同类别的十家单位举行校地合作签约仪式,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践行湛江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地校合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学校与地方的合作关系、促进校地各方共同发展的有力举措。学校将以这次签约为契机,探索建立校地合作的有效平台和机制,积极对接湛江市的发展需求和规划重点,认真做好项目的研究和落实工作。根据“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创新机制,注重实效;市场引导,共同推进”的原则,努力构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共同体”,构建学术科技创新发展平台,不断畅通合作渠道,拓宽产学研和政军企合作领域,共创互赢的发展局面,实现校地各方又好又快发展。

 

湛江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耀光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陈书记说,湛江师范学院作为在湛的省属高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一百多年的师范教育积淀。他本人作为师范毕业生,每次来湛师,总可以感受到湛师蓬勃向上、日新月异的氛围。陈书记指出,湛师是湛江市几所高校中率先精心地研究地市和高校合作,并提出完整的发展规划的高校。他对我校推进校地合作所作出的努力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湛江师范学院以自身的远见和胸襟,以务实开拓的精神,开创了湛江地校大规模合作的先河,为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这次签约的十个单位,有政府部门、有部队、有企业,充分体现了湛江师院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积极主动作为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

 

陈耀光书记指出,此次市政府有关部门、驻湛部队、民营企业等十家单位与湛江师范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是湛江市开展地校合作的一个显著成果,是加快推进教育强市、文化强市和科技强市的具体举措,必将促进湛江市进一步形成“高校融入地方、地方支持高校,共建合作、互惠共赢”的良好格局。当前,省委提出了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目标。作为湛江来讲,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幸福湛江,最急迫的就是人才,就是自主创新,就是我们的高新科技水平。今天,在湛师举行签约活动,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这个活动本身,意在向全市发出一个信号,就是要更加重视人才,更加重视发挥人才的作用,更加重视自主创新能力,这必定是湛江“十二五”期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陈耀光书记强调,今后,市委、市政府将会一如既往地重视地校合作,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兴市、人才强市之路。今天的签约仪式,就是要进一步发挥高校的作用,通过政府搭建平台,让政府部门、让企业、让部队当主角,使高校和地方的合作得到实实在在的推进,让高校和地方以今天的合作为契机,以湛江“十二五”规划的开门红为起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幸福湛江,走出一条具有湛江特色的产学研合作之路。

 

学校罗海鸥院长宣读了与十家合作单位成立的校地合作委员会名单,并授权委托学校校地合作委员会委员程可拉、金义富、张剑伟、熊家良、李赣、林森、李忠、夏青等八位同志,分别同湛江市教育局、湛江市科技局、湛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湛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湛江市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