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师要闻

岭师要闻

本站主页 >> 岭师要闻 >> 正文

最新新闻

梁英书记在人文学院推进课堂礼仪建设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0-12-22     编辑:何智敏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及早养成好习惯  做一名有修养的大学生

——在人文学院推进课堂礼仪建设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梁  英

 20101221

同志们:

在会议之前,我们大家一起观摩了人文学院推进课堂礼仪建设工作的现场示范。刚才我们又听取了谢应明同志代表人文学院,介绍了他们在组织开展这项工作中的做法和体会。这次会议发给大家的材料中还有一份提供给各学院推进这项工作的示范用语模式。

人文学院从今年10月开始,在学院所有的班级中开展了这项课堂礼仪活动,经过近三个月的实践,大家刚才通过现场观摩,了解了这项活动的做法和效果。也许我们的一些同志就会问,这样的活动算什么,是不是小题大做呀?

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个财主对儿子非常溺爱,让他变得十分淘气。

一天,小少爷爬上路旁的大树,往下撒尿,浇了路过的书生一身。书生大怒,但财主觉得不要紧,书生只好愤愤的走了。不久,来了个商人,小少爷如法炮制,商人见他是富家少爷,连忙向财主赞赏:“少爷真聪明,玩的把戏很特别。”并送他糖果巴结。

过了几天,路上有人快马奔来,小少爷依然撒了一泡尿。不料,骑马的江洋大盗,纵身上树,把他从树上扔下来,他因此一命呜呼。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感悟出一些这样的启迪。一个人的性格很容易受鼓励而定型,直接养成某种习惯,并以某种方法进行而受肯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行事风格,累积成为性格。所以,我们作为培养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特别是师范类专业要培养未来的教师,如何善加培养大学生在课堂上的习性,非常重要。人文学院开展课堂礼仪活动所做的这些教学常规和礼仪,表面看来是一种形式,然而这些形式却是大学生未来进入社会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基础。对这些常规性的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全校应该有共同的认识,更要有共同的实践,坚持实施到底。就好像我们大家在各自的家里一来,每天出入家门要彼此打招呼、道别,对亲友、来访客人要问候致意。这种习惯就会让人们在互动中感受人际间的温暖。

及时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的示范和教诲,比事后亡羊补牢来得明智。作为高等学校更应该训练和培养学生这种互相尊重的思想。我们想一想,在我们的校园,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谦让,这不正是我们建设和谐校园所需要的吗?我们不能仅仅把培养学生这种习惯看作是形式,作为一个学生,作为一社会公民个人,都要有良好的基本做人的规范要求。这种要求,就是要从点滴做起,要想到这些习惯带来的后果,后果看得越远的人,越是一个成功的人。

那么,良好的习惯应该从什么事情做起?我的观点,就是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树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观念。

我们说,天下有大事吗?没有。但任何小事都是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