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海鸥院长勉励人文学院争当高水平二级学院排头兵
发布日期:2010-10-12
编辑:黎观凤
点击:

会场

罗院长讲话
湛师新闻网10月28日讯 10月22日下午,由罗海鸥院长带队,刘周堂副院长、邵乐喜副院长以及院长办、教务处、科研处、人文社科中心的主要负责人随行到人文学院展开调研。人文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各教学系正副主任参加了调研会。调研会由罗海鸥院长主持。
首先,人文学院院长熊家良教授就该院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情况作了全面、深入的汇报。他说,人文学院积极响应广东省和学校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号召,通过考察和借鉴兄弟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思路,进一步完善了“一体两翼”的构想,着力打造“2+2”的人才培养模式,贯彻落实“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原则,在不松懈地强化专业基础的前提下,依托导师制,照顾学生兴趣和就业意向,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实行分流培养和分类指导。
熊院长还详细介绍了人文学院近年来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有机结合的办学经验。他们以此为抓手,把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团队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立项、教改立项等整合到一起,增强了综合实力,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在课题、奖项、论著、人才工程等方面都走到了学校的前列。
刘周堂副院长对人文学院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指出该院在新的领导班子上任以来,思路清晰,视野开阔,上下同心,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成果喜人;汉语言文学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已大部分完成;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很有创意,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四个模块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切实可行。
邵乐喜副院长认为人文学院的历史久,实力强,势头好,班子团结,事业心强。今天的良好局面是几代人筚路蓝缕开创出来的,希望能够保持发扬。并建议将现有的二级学科适当整合,集中有效地使用财力物力人力,除了保持纵向优势外,还应重视横向发展,在地方特色上做好文章,定会让专业建设增色不少。
其他与会者也就人文学院的情况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最后,罗海鸥院长作了总结。他指出,人文学院良好的发展基础体现在五个“好”:第一,班子好。班子成员团结,有很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对学校工作配合得很好;第二,学科专业好。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文专业是老牌专业,是中小学的三门主科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并且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第三,队伍好。有21个博士、23个教授,高级职称以上教师48人,还有省级教学名师、省级“千百十”培养对象,这在国内同等院校中都是比较难得的;第四,传统好。人文学院在长期的办学中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凝聚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取得了不少有分量的科研成果;第五,声誉好。每年都可以招到较好的生源,学生就业前景较好,在社会形成一定的影响和辐射作用。
罗院长认为,人文学院领导班子对学院发展具有清晰的思路,值得肯定。他对人文学院以后的发展寄予期望,提出要求: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院校,需要有高水平的二级学院作为支撑,希望人文学院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挥优势,加快步伐,争当建设高水平二级学院的排头兵,在学科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第一,在专业建设上当好排头兵。尤其要重视课程建设,改进教学方法,抓好核心课程,开发隐性课程,加强课程内容与中小学教育的衔接,开发出为学生一生的为人、为学打好基础的优秀课程;开辟第二课堂,加大学生阅读量,加强学生写作能力,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第二,在学科建设和科研上当好排头兵。要以人为本,抓好学科专业带头人和团队的建设;要特色发展,做到顶“天”——追踪学术前沿,培育一批有显示度的标志性科研成果;立“地”——与基础教育和中职教育现实结合,与地方语言文化结合,开展特色研究;第三,在队伍建设上当好排头兵。注意学科专业带头人的培养,通过学术影响力和优惠条件吸引优秀人才,做到强上加强;第四,在对外交流上当好排头兵,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策略,争取协作在海外创办孔子学院,为中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