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师要闻

岭师要闻

本站主页 >> 岭师要闻 >> 正文

最新新闻

罗海鸥院长昨天主持召开座谈会征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意见

发布日期:2010-08-28     编辑:李苹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湛师新闻网828日讯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也是学校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上学期,学校组织536人次到国内部分高校开展调研考察,邀请国内知名教育专家来校辅导,邀请湛江市部分中学校长和学校各层面学生代表进行座谈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学校相关部门初步形成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导意见》等文件。昨天上午,学校领导罗海鸥院长在一号会议室再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就《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导意见》等文件征求相关单位意见。校领导刘周堂、李江凌,院长办、教务处、规法处、教研中心和附中有关人员出席了这次座谈会。

 刘周堂副院长首先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导意见》等文件进行简要说明。随后,与会人员分别发表意见和建议,主要有:一、培养方案制定:1、要突出独特性和创新性。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镇中小学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校,两者在教育水平和教育资源上有明显的差别。学校要根据自身服务面向,充分考虑地区基础教育的特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2、人才培养方案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初关键是要明确改革的方向。3、师范教育和非师范教育应分别制定培养方案。4、要根据学校的师资、条件等实际情况确定改革进度。5、坚持实践导向,加强与中小学校对接,联合培养教师人才。6、应把对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培训纳入培养方案中。二、人才培养目标:1、明确培养目标、规格,形成共识,增强人才模式改革的针对性。教师人才培养应注重多元化、个性化。要重视学生的交往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培养,并根据学生的就业流向有针对性培养,满足用人单位需求。2、注重培养学生五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基本教育理论、心理素质、教育技能、教研能力、教育实践能力,尤其要突出加强教育实践和技能训练。3、加强与地方教育、人事部门和中小学的联系,及时了解中小学校师资需求,尤其是紧缺教师的学科专业结构,对应培养。三、课程结构:1、师范教育,加大教师教育类课程比例。2、强化教育实践,可开设《教育研究方法与校本教研实践》等课程,强化未来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教育哲学》课程可作为选修课。3、促进学生文理素养协调发展。四、培养途径:1、可加强与各市县区人事、教育部门的联系,根据需求进行订单式培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