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师新闻网6月11日讯 6月8日下午,我校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了以“美国教育和美国化的教育”为题的讲座。出席会议的有教科院许占权副院长、党委郭和才副书记、以及教科院部分老师,本次讲座由教科院副院长郑剑虹博士主持。

会场
讲座由美国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终身教授陈致远博士主讲。讲座伊始,教科院郑剑虹博士介绍了陈博士的基本情况。陈博士以回顾中国教育的历史开始了本次讲座。从3000年前教育的发源讲起,充分肯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同时指出其缺点:轻物质,重理性。陈博士分别从中华民国时期的教育、新中国前三十年照搬苏联模式的学校教育、后三十年同西方接轨和部分市场化的学校教育等方面来回顾了中国的教育史。

陈致远博士主讲讲座
讲座中,陈博士横向介绍了美国的教育历史,阐述了美国从落后到崛起这段时间其教育的变化,并指出美国教育体制及弊病。他表示,刚刚起步的美国教育是向欧洲模式靠拢的,而一战、二战对其经济和教育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为美国的教育奠定了软、硬件的设施基础。同时陈博士也指出美国教育及其制度的弊端:教育私有化和商品化,“暴发户”的教育思想,行政管理的机械化,繁琐化,教条化,官僚化等。接着,陈博士就“美国人,包括学生的素质就比中国人高吗?中国人就丑陋吗?”和“美国的崛起和发达是否完全靠的是教育发达?”这几个问题展开分析讨论。他表示,美国人的素质不一定就比中国人高,美国的崛起和发达主要依靠的是资本输出,全球化;二战、霸权主义的支持而不是发达的教育,大国的崛起依靠的是强大的军事实力。陈博士在点出中国教育的优越性和缺点的同时为中国教育提出了很多建议:中国教育应该取长补短;增加中国教育的投资;教师培养必须专业化;正确处理好普及和提高教育;教育必须具有一定的计划性等等。同时不要过分迷信美国的教育模式,要意识到美国的教育制度也存在问题,也不是完美的。我们应该用辩证唯物主义来看待教育这个问题,一切从我们的实际出发。

教科院副院长郑剑虹博士主持讲座

座无虚席
在师生互动环节,陈博士对考研和教学关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郑剑虹副院长对讲座做总结:陈博士的讲座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给人启发。
链接:陈致远博士(Zhiyuan Chen) 1966年获北京语言大学西班牙文学学士,1982年7月获墨西哥国际人类学学院语言学文学硕士,1988年获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哲学文学硕士,1995年获明尼苏达州大学西班牙语言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