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师新闻网1月16日讯 6日上午,紫荆楼三号会议室举行了教育研究院成立一周年暨年终工作汇报总结会。出席会议的有罗海鸥院长、刘海涛副书记,湛江市教育局李尚武副局长,以及我校特聘教授包国庆先生,教育研究院学科带头人、九个研究所所长,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教育学学科成员共5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方教授主持。
首先,学科带头人、九位研究所所长分别汇报了2011年的工作情况。各个研究所所长从研究特色和优势、学科队伍、科学研究、服务基础教育、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课题项目、发表权威论文、出版著作、科研获奖等九个方面进行了总结。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带头人、教务处处长程可拉教授总结到,2011年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组织了我校人才培养合作共同体研讨会,与粤西50所中小学及职业学校建立人才培养合作共同体。服务基础教育方面,为湛江市开发区教师开展了4期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及研讨,为林芝教育局、林芝广东实验学校开展2期教师在职短期培训,组织教师到赤坎区6所共同体基地学校进行教学及教研指导工作。学术交流方面,组织并承担了2011年广东省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比较教育学学科于2011年确定了以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教育比较研究作为研究特色的突破口。学科带头人屈书杰教授本年十月份赴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参加了第八届高等教育国际研讨会。教育理论研究所年度工作由曾茂林博士做汇报,2011年教育理论研究所学科成员共成功获批了4项研究课题,发表8篇权威论文,出版5部著作。高等教育研究所由左兵博士做总结,2011年高等教育学学科以“教师教育”为主线,科学研究方向取得了显著成绩,获得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项省级课题,1项横向课题。教育技术研究所由张子石副所长做了汇报,教育技术学科凝练出了三个特色方向,2011年邀请了中国教育技术专业泰山北斗南国农先生和教育部教育技术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杨改学教授来校访问。罗海鸥院长、金义富教授主持的“未来教育空间站建设”获得正式立项,并得到广东省财政厅150万元经费资助。基础教育研究所年度工作由刘海涛副书记做总结,刘书记认为2011年基础教育研究所把“求实、求新、求精”作为研究特色,以深入基础教育、扎根基础教育为研究优势。一年来,出版著作、丛书《中小学新阅读》(22本),《中小学新作文》(17本),《小学生名著导读》(15本),《教学方案》(4本),以及《语文教学技艺导论》、《语文教研方法导论》、《语文作文教学导论》。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长郑荣双教授总结到,一年来心理健康研究所团队对湛江市进行了ODD症状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等5项调查研究,10月份,郑荣双分别参加了台湾辅导与谘商学会2011年年会和第十二届国际发展迟缓儿童早期疗愈论文发表大会。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由曾茂林博士汇报了2011年职业技术教育学取得的进展。一年来,学科成员先后分六批次到11所省内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调查研究。学术交流方面,分别邀请了职业教育专家石伟平教授和欧阳河教授来校讲学并指导学科建设,邀请了东莞长安职业高级中学曹永浩校长、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邓庆宁校长做专题报告,并聘请两位校长作为我校客座教授。《中等职业学校特色发展与示范性建设研究》获得了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媒体素养教育研究所总结了一年的工作进展,该所把新加坡媒体素养教育作为研究特色,优势在于对国际媒体素养教育理念、机制和实践进行探讨并借鉴。一年来,媒体素养教育研究所成员创立了“同在公益网戒”,开展了一系列“网戒”公益活动。
接着,包国庆教授对一年的工作情况进行汇报和总结,教科院王列盈书记对包教授在聘任期间内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全面评价。包教授一年共发表9篇学术论文,其中6篇为权威期刊论文,3篇核心期刊论文,开设了1门本科课程,安排了4次学生实习活动,开办2场学术讲座,指导2名教师课题研究,参与学院的校长培训工作,超额完成发表论文的合同要求,教学工作认真,教学效果好。人事处张飞燕处长对包教授的考核情况进行通报,认为包先生在一年聘任期内出色并超额完成了合同任务,很好地完成了岗位职责,业绩成果丰硕,促进了我校的学科发展尤其是教育学学科建设,提升了我校的学术影响,考核结果为优秀。然后,罗海鸥院长为包国庆教授颁发了聘任优秀证书。
最后,罗海鸥院长做了总结发言。罗院长表示,听完9个研究所的工作情况汇报,非常振奋。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年,教育研究院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开了一个好头。罗院长认为,教育研究院成立一年来在六个方面进行了努力和开拓。第一是明方向。教育研究院在原来的基础上,通过与华东师大教科院、湛江市教育局密切联系,紧紧围绕教师教育的主线,展开全方位、立体化、有重点的研究,明确了教育研究院的建设目标,即通过为地方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把教育研究院建立成为教育研究高地、教育技术高地和教育人才高地的区域性一流研究机构。第二是打基础。教育研究院成立一年来,作了大量的常规性基础工作,如成立了9个研究所、建立了教育研究院网站、完善了学科成员的学术成果档案、建立了图书资料库、建立了学科人员成果展示专柜等。这些基础工作为教育研究院开展日常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是抓队伍。一年来,教育研究院共引进了一个教授,四个副教授,壮大了教育学学科队伍,增强了教育学学科的生机和活力。此外,教育研究院引聘了丁钢教授和包国庆教授,他们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包国庆教授完全的忘我精神,为我们起到了示范作用。第四是建平台。2011年教育学学科申请成功了职业教育的培训基地和幼儿园园长基地两个基地,尤其是2011年教育研究院成功申报了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粤西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为我校的申硕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教育研究院整合全校的力量,与台中教育大学建立了“海峡两岸教师教育中心”,进行海峡两岸的教师教育研究进行协议商讨,为教育学学科发展拓宽了研究领域。第五是促交流。一年来,教育研究院开展了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活跃了学术氛围,2011年共邀请了17位专家来校讲学,校内30多位专家教授到海内外交流,并在校内举办了3个省级会议和1个全国性会议,扩大了我校在全国兄弟院校和省内院校的学术影响。第六是出成果。2011年,教育研究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省部级课题12项,科研经费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