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本站主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最新新闻

生科院刘锴栋教授、周艳博士在中科院一区杂志《LWT》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发布日期:2022-11-22     来源: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作者:通讯员 胡磊      编辑:李静云      审核:李发武     签发:张少华     点击:
摄影 审核 李发武
签发 张少华

近日,岭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刘锴栋教授(通讯作者)、周艳博士(第一作者)在食品领域权威期刊《LWT》(中科院一区,IF=6.056)发表题为“The combined effect of ascorbic acid and chitosan coating on postharvest quality and cell wall metabolism of papaya fruits”的研究论文。

番木瓜广泛分布于我国广东和海南等地区,因其富含糖类、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A、B、C、D、E等营养物质,广受人民喜爱。番木瓜作为呼吸跃变型水果,采后成熟快、贮藏和运输过程中易腐烂,导致其货架期变短和采后损失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果实采后保鲜技术主要有热水、臭氧、高压、紫外线以及可食用涂膜处理等。可食用涂膜主要由多糖、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能够在果实表面形成一层薄膜,防止病虫害的入侵、组织脱水、变软、褐化以及机械损伤,从而维持果实采后贮藏品质。壳聚糖(CTS)涂膜广泛应用于无花果、荔枝、香蕉、樱桃番茄和番木瓜等果实的采后保鲜中,能够通过增加抗氧化酶活性、总酚物质、类黄酮含量来减少ROS积累,提高果实的耐贮性。抗坏血酸(AsA)作为一种植物体内的天然抗氧化剂,能够保持莲藕、草莓、苹果、猕猴桃、番木瓜等果实中维生素A、C含量、SOD、POD、PPO活性,缓解其氧化损伤,降低其腐烂率。然而,AsA和CTS在番木瓜果实上的联合应用尚未见报道。

该研究使用1.5 % (w/v) 抗坏血酸 (AsA)、1.0 % (w/v) 壳聚糖 (CTS)、1.5 % (w/v) 抗坏血酸+ 1.0 % (w/v) 壳聚糖 (AsA+CTS) 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番木瓜采后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sA+CTS 处理降低了番木瓜果实的失重率、丙二醛和H2O2含量,增加了抗氧化酶(SOD、POD、CAT和APX)活性、可溶性糖和总糖含量,并且保持了果皮色泽和延缓果实的衰老和腐烂。此外,AsA+CTS 处理能够通过降低细胞壁代谢酶活性,以及CX、 PG 、PME和β-GAL的转录水平来减缓果实软化。综上所述,AsA和CTS联合处理是维持采后番木瓜果实品质和延长果实货架期的有效措施之一。

图片png

Fig. 1. The phenotype of papaya fruits affects by ascorbic acid (AsA) and

chitosan (CTS) on 16 d of storage.

Fig. 2. Weight loss (a) and firmness (b) in papaya fruits as affects by ascorbic acid (AsA) and chitosan (CTS) on 16 d of storage. Grey histogram for control treatment, sky blue for AsA treatment, dark blue for CTS treatment and red for AsA + CTS treatment. Error bars represent SD (n = 4). Bars with a different letter within a sampling date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 0.05). (For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ferences to color in this figure legend, the reader is referred to the Web version of this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