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化学化工学院、清洁能源材料化学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周小松教授团队在著名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SCI一区top期刊)上发表题为《Pd(II), Pt(II)metallosupramolecular complexes as Single-Site Co-Catalyst for photocatalytic H2 evolution》的研究论文。

论文介绍
在人工光催化中,表面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迟缓和电荷复合过高一直是影响光催化转化效率的障碍。本文以1,2,3-三氮吡啶衍生物(PYTA)配位Pt(II)和Pd(II)构建了金属超分子配合物PYTA-Pd(II)和PYTA-Pt(II)。PYTA-Pd(II)和PYTA-Pt(II)由于其平面共轭结构和金属活性中心,作为分子共催化剂,既能降低析氢能垒,又能促进电荷转移。当g-C3N4 (CN)负载PYTA-Pd(II)或PYTA-Pt(II)时,其光催化析氢活性分别提高了264倍和303倍。此外,CN/PYTA-Pd(II)中Pd(II)的周转频率(TOF)是CN/Pd光催化剂中Pd金属的25.94倍。在CN/PYTA-Pt(II)光催化剂中,Pt(II)的TOF是CN/Pt光催化剂中Pt金属的9.37倍。这些金属超分子助催化剂代表了一种促进光催化H2演化的高效新途径,为建立高效的人工光合作用体系,提高贵金属的利用效率提供了新的参考。

论文内容
论文第一单位为岭南师范学院,我校青年教师周训富博士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周小松教授、周小勤博士以及广州大学彭峰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此工作是周训富博士继去年在权威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SCI一区top期刊)上以《MoC quantum dots@ N‐doped‐carbon for low‐cost and efficient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from electrocatalysis to photocatalysis》为题发表论文以来又一创新研究成果。
本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点学科科研项目、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和湛江市工业攻关项目等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