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学校副校长吴涛率港澳台办郑志军主任参加了在中山大学举办的2024年粤港澳高校联盟年会暨大学校长论坛。
来自教育部、粤港澳三地政府部门有关领导、成员,院校校领导及代表逾百名齐聚中山大学,围绕“推进高水平对外交流合作,共绘教育强国新图景”的主题,为服务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贡献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的智慧与力量建言献策。在年会开幕式上,联盟理事长、中山大学校长高松,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港澳台办)副司长周莉,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冯伟,广东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龙广艳、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代副局长许嘉路等先后致辞。高松还宣布了2024 年联盟理事会决议,并与中山大学校长段崇智和宋永华一起为2024年专业联盟创盟院校颁发了证书。
随后,粤港澳三地成员高校的校领导们围绕“构建全球合作网络,开拓互惠共赢新局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优势”和“深化中外教育科技人文交流,开辟全球发展新空间”等三个分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吴涛参加了第三个分议题即“深化中外教育科技人文交流,开辟全球发展新空间”的分论坛研讨并作题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 深化中外教育人文交流》的发言。他结合学校实际,简要介绍了学校深化“一带一路”中外教育人文交流所做的努力:
一、融入各类合作联盟,拓展中外教育人文交流的广度。如,加入一系列“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中白大学联盟、中爱中外合作办学大学联盟、中泰大学联盟),借助联盟资源,积极开展学术合作,开展交换生和中华文化体验营等项目。
二、深耕孔子学院和中外合作项目,挖掘中外教育人文交流的深度。1、深耕孔子学院,以武术为特色深化中外教育人文交流。与白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合办的孔子学院是唯一一个以武术为特色的孔子学院,也是省内广州以外地区第一所获批的孔子学院。近年年,孔子学院举办文化展演活动200余场,初步统计大概受众10万余人。今年孔子学院舞龙表演登上白俄罗斯春晚并向全国播放;“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白俄罗斯赛区决赛获一等奖;孔子学院的茶艺室也成为白俄罗斯民众和官员广泛关注的热门场所。2、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推动中外教育人文交流。与大西洋理工大学合办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并积极开展美食和烹饪文化交流。3、承办湾区孔子学院合作大学联盟沙龙活动,促进中外教育人文交流。承办大湾区孔子学院合作大学联盟的沙龙活动,来自八所高校的60名留学生参与体验中国武术、中国民乐、民族舞蹈等。
三、探索人工智能赋能转型,提升教育人文交流的效度。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展现出较强的发展潜力,积极谋划如何技术赋能入圈和出圈,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范式转型,推进多模态、全时空、强智能的发展趋势,赓续中华文脉,立足新时代,创新叙事话语。“入圈”就要打破文化壁垒,打破媒介屏障,充分利用技术实现文化对话;“出圈”就是利用技术促进中华文化在网络空间互动,增强其传播力、影响力和感染力。如,承办了教育部语合中心的项目:“寻味广州湾—中文+粤菜”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来自近10个国家的150余人参加。
高松为本次论坛作总结发言,分享了中山大学在推进高水平对外交流合作的做法,并倡议所有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联盟成员携手,继续以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匹配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据悉,粤港澳高校联盟由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澳门大学在2016年共同发起组建,旨在汇聚三地高校优质教研资源,深化三地高校教育交流合作,共同打造“粤港澳一小时学术圈”。中山大学为粤港澳高校联盟理事长单位,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为副理事长单位,联盟秘书处常设在中山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目前,联盟汇聚了粤港澳三地45所高校入盟(广东29所、香港9所、澳门7所),在联盟框架下先后成立了64个专业联盟,在文理医工农艺多个学科专业和高校管理领域积极拓展务实合作。

学校副校长吴涛参加“深化中外教育科技人文交流,开辟全球发展新空间”分组研论

学校副校长吴涛作题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 深化中外教育人文交流”》的发言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