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学校在第三教学楼311教室举行第十六届辅导员论坛分享会。此次活动由获得优秀案例和论文一等奖的老师担任分享嘉宾,旨在为辅导员们搭建一个交流工作经验、提高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平台。校党委副书记林晓敏出席本次活动并作点评。
学生处副处长李春霞在介绍论坛情况时表示,本次征集的作品数量达到156篇,其中论文74篇,案例82篇,作品数量和质量上相较去年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为保证论坛论文和案例评审的公平公正,本次评选邀请了来自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佛山大学等高校的资深专家进行评审。

学生处副处长李春霞就论坛情况展开介绍
本次分享会根据作品类型设置了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组织育人和品牌建设六个板块。分享人通过ppt分享自己的作品内容、创作思路和感悟,深入剖析各自研究领域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场下的辅导员则通过提问的形式与分享人进行交流探讨。





辅导员们分享论文案例
例如,在文化育人板块,林春大老师介绍了将红色文化学习教育与学院特色深度融合的创新案例,他以“移动的课堂”“情景的教育”“立体的浸润”“全新的服务”为红色文化润心青年价值培育工程的核心推进理念,深挖校史校情、地方红色资源,致力于营造浓厚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在心理育人板块,周璇老师通过高关怀学生深度访谈的案例,提出要关注“我没事”背后的那些事,为辅导员们在心理育人工作中精准识别和干预学生心理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音舞学院党委副书记徐灵作精品项目介绍
在精品项目分享中,音舞学院副书记徐灵介绍了以“新声”音乐会为载体打造的“一核双融三赋能”实践育人项目。项目以“铸魂育人”为核心,达到“艺术思政化”与“思政艺化” 双重融合;赋能“大思政课”全面育人新格局、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和地方文化振兴。

党委副书记林晓敏作总结点评
“辅导员工作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希望各位辅导员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奋发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贡献更大的力量。”
林晓敏在总结时分享了三点感悟:第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优秀案例和论文的诞生都离不开辅导员们的精心打磨;第二,案例源于实践,实践催生理论,理论又丰富和指导实践;第三,长江后浪推前浪,辅导员们要始终保持一颗追求卓越的心,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工作日新月异的变化。
此次活动通过经验交流的模式给予了辅导员投身学生工作理论研究的指引与信心。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各位辅导员将会继续专注于提升自我的理论素养,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对人才培养和大学生成长规律的研究中。
学生处领导班子、各学院副书记和辅导员出席本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