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师范生筑牢师德根基、明晰育人使命,9月13日,由文学与传媒学院承办的2025年第11期“行走的思政课堂”活动在第三教学楼511教室举行,活动特邀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语文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李燚鑫担任主讲嘉宾,开展《何以为师——新时代师范生的师德养成》专题讲座。学校党委常委、组织部统战部部长赫云鹏,文传学院党委书记陈凯珍、副院长李斌辉、教师林春大及近300名学生共同参会,本次活动由陈凯珍主持。
李燚鑫以“砥砺前行,不负韶华”为切入点,从“初心”“成长”“信仰”三个维度分享教育实践故事。在对“教育家精神”的专题解读中,李燚鑫通过孔子“有教无类”、陶行知“生活即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经典教育理念,以及陶行知“四颗糖”“强按鸡头不吃米”等生动案例,深入剖析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内涵。
李燚鑫强调,弘扬教育家精神对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成为“平凡的教育家”并非遥不可及:师范生需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通过持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深耕学科领域、在实践反思中形成独特教学风格;再关注学生成长,以因材施教满足个性化需求,用启发引导激发学习动力,靠跟踪辅导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李燚鑫提出三点实践方向:一是树立远大职业理想,认识教师职业的重要性,以“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言行成为学生榜样;二是培养对学生的关爱之心,将“爱”作为教育的基础,尊重学生个性与需求,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三是同步提升专业素养与道德修养,既要学习先进教学理念与教育方法,也要深化教育情怀,主动承担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
陈凯珍对讲座给予高度评价,她表示,李燚鑫的分享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温度,为师范生厘清了师德养成的路径,希望同学们以此次讲座为契机,砥砺师德、锤炼本领,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先生”。

学校党委常委、组织部统战部部长赫云鹏为李燚鑫颁发荣誉证书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