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本站主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最新新闻

学校教师校友心理扶贫研究成果获广泛关注

发布日期:2021-03-05     来源::广东省特殊儿童发展与教育重点实验室     作者:通讯员郑剑虹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近日,我校心理学专业校友、海南大学傅安国副教授受邀在“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2020年学术年会”上以“农村低收入劳动者市民化过程中的心理扶贫——以心理扶贫的两个研究为例”为题做大会主题报告。这是继傅安国为第一作者,岭南师范学院郑剑虹教授为第一通讯作者,西南大学资深教授黄希庭(郑剑虹导师)为第二通讯作者共同署名在国内顶级刊物《心理学报》2020年第1期发表《脱贫内生动力机制的质性探究》一文以来,课题组成员在该专业领域的全国性会议上做的第四场大会主题报告。

该文章以海南岛某深度贫困村为研究场域,采用基于深度访谈的扎根理论,揭示导致个体贫困的内部心理因素(内生视角)和外部关键诱因(外生视角),并以脱贫的内生动力为突破点,初步建构出家庭贫困演化的整体心理结构模型。文章提出的世代贫困个体内生动力匮乏的三因素洋葱模型、世代贫困家庭的整体内生动力资源枯竭模型以及精准心理扶贫等概念;可为贫困的发生、发展及代际传递提供契合本土的理论解释框架,为国家提高精准扶贫工作绩效并丰富减贫实践提供理论借鉴和政策参考。

《心理学报》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的心理学顶级刊物。该文发表后,被《心理学报》编辑部全文翻译为英文向国外学者推介。在此研究基础上形成的2篇研究报告均获海南省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并为海南省扶贫办采纳。2020年11月1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科学院科技扶贫成效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强调了扶贫的内生动力,并提出了心理扶贫的新概念。该文章作为在心理学顶级刊物刊发的心理扶贫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在业内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课题组成员先后获邀在全国性会议上做大会主题报告,如获邀在“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管理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管理心理学论坛”上以“做‘立地’的管理心理学研究——以心理扶贫的三个研究为例”为题作大会主题报告;在“2020上海市教育科学院研究院学术论坛”上以“心理扶贫的理论模型与实践路径”为题作大会主题报告;在“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质性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暨第六届海峡两岸‘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研讨会”上以“用质性研究讲好中国的心理学故事——以脱贫内生动力研究为例”为题作大会主题报告等,并接受《中国社会科学报》等重要学术报纸约稿,撰写心理扶贫文章。

岭南师范学院是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质性研究专业委员会的主要发起单位和挂靠单位,该篇心理学质性研究论文的发表及其产生的影响,反映了学校心理学在全国心理学质性研究的地位,学校心理学专业培养的优秀毕业生如傅安国副教授、舒跃育教授、何吴明博士等目前已成为中国心理学质性研究的骨干力量。

课题组成员

心理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