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上午,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应光国受邀作客我校雷阳大讲堂,为我校教师作题为“国家基金申请及科研创新”的报告,分享科研项目申报经验。会议由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周小松主持。
近年来,学校积极加强学科团队与科研平台建设,着力夯实有组织科研根基,提升科研创新能力。针对高水平科研项目,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亲自部署各项工作,要求科研部门要加强有组织科研、做实做细高水平项目相关工作。召开高水平项目申报辅导会是提高项目申报书质量的有效举措,该举措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好地成效。2023年我校共有7项课题获得立项资助,其中面上项目2项、青年基金项目5项。
应光国首先从“解决一个问题,讲好一个故事”入手,针对申请国家基金的前期工作,从凝练科学问题,明确研究思路,了解相关文献三个方面展开讲解。其次,就立项依据进行了详细阐述,指出立项依据旨在引出科学问题,提出问题要雅俗共赏,无中生有,有中求新,其遵循倒三角结构:从研究领域切入,从研究方向展开,围绕具体科学问题归纳分析提出研究设想。应光国教授强调立项依据提纲是以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现状分析为依据,需要注意以自己提出的问题和思路为主线展开论述,要引用权威文献,要精简,不要回避最近文献,对前人研究工作评价要客观、中性。
应光国指出,研究内容、目标和关键问题相互关联,相互对应。针对研究方案和可行性分析要小心求证,粗细结合。在基金申报时要考虑基金委对基础科学研究评价的四个方面:方法学创新、关键科学证据、理论认知或社会需求、科学发展。
最后,辅导会提问互动环节,应光国教授认真听取并详细解答了参会老师提出的国基申报相关问题。
学校科研处刘群慧处长,相关二级学院领导以及科研人员130余人,科研处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应光国作辅导会报告

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周小松主持会议
专家介绍:
应光国,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优秀研究生导师奖”获得者、时代中国立德树人奖。研究领域为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土壤修复技术、水质提高技术、流域污染控制技术,主要研究方向为新污染物地球化学过程、生态健康效应与控制技术。主持国家水专项东江项目、基金委重点项目、联合基金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300多篇,SCI论文他引合计超过21000次,h-index 77; 入选“ELSEVIER生态环境科学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并入选全球生态和环境、交叉学科高引用率科学家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