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链接:雷阳书院联线新疆,演奏红树林与胡杨林的交响∣2023年雷阳书院教育培训系列活动之三十一
“新疆的同学们,岭南师范学院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岭南师范学院一体化课堂以及湛江雷阳书院课堂!今天,我将通过连线的方式,和湛江、新疆两地的同学们一起走近红树林,感受红树林的生态美。听说新疆的同学们为此画了一幅红树林的画,能不能给我展示下?”


11月21日上午10时,一堂跨越千里的课在岭南师范学院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四十四团二中同时拉开序幕。这是课程开始前的一个片段。

岭南师范学院近百名学生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四十四团二中七年级2班 40多学生首次开展异地课堂同步直播教学,在云端共同感受红树林生态之美,红树林的文化特质以及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家园重大意义。这是雷阳书院首次利用新技术、新平台,进行跨地域传播,进一步扩大雷阳书院影响力的一次尝试。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当天的课程由岭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雷阳书院主讲嘉宾施保国主讲。课堂上,施保国教授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践行的胡杨精神为导入,从同学们熟悉的新疆胡杨林讲到被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湛江市称为“国宝”的红树林,为同学们展现了有关红树林方面丰富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介绍湛江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红树林之城的生动实践,围绕神奇的红树林、“红树林之城”发展的金钥匙、红树林令人着迷的文化特质、共谋生态建设现代文明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讲授。


一直以来,岭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打造的红树林生态文明建设科普基地积极探索、勇于担当,融合红树林自然科学探索与社会科学研究,融合科学研究与普及提高,融合“百千万工程”实施与“五进”举措,动员全社会守护好“国宝”红树林。前不久,该基地更是获得“全国社科组织先进单位”称号。


施保国教授作为该项目的具体负责人,对红树林研究颇有心得体会。在讲座中,施教授结合自身的知识与经验,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地讲述了守护好“国宝”红树林的湛江实践,让同学们从近在身边的胡杨林和红树林保护中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四十四团二中七年级2班学生李星:这堂课让我们对红树林有了更多的了解。新疆没有红树林,但通过这堂课,同样可以唤起同学们对生态保护意识,让同学们更加明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四十四团二中校长王永寿:这堂课极具知识性、趣味性,学生们深受启发,受益匪浅。我相信,这堂课会让学生们在心中牢固树立起保护大自然意识,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在同学们的心中扎根。
岭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邓倩文:两校同上一堂课,让相隔千里的近两百名师生同时体会到“红树林之城”的魅力。这是岭南师范学院创新援疆支教模式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首次尝试,在红树林与胡杨林的交响中,演奏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政乐章。
据岭南师范学院学生处副处长李春霞介绍,今年3月,学校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签署了“共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暨实习支教基地协议书”。此次“粤兵同上一堂课”活动与四十四团二中一同精心策划,是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动粤兵两地教育资源共享的新实践。

此次活动,也是由中共湛江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主办,岭南师范学院、湛江市雷阳书院、湛江市广播电视台承办,岭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团委协办的2023湛江市“雷阳书院”系列教育培训活动内容之一。活动通过数字化赋能,把红树林科普宣传与教育平台进行有效融合,把红树林科普宣传工作做得更深、更实、更广,而这也是主办方以及承办方、协办方积极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的具体行动。

课堂精彩内容摘要:一、红树林的七大神奇会变色、会游泳、胎生、呼吸根、“胃口”大、晒盐场、友朋多。二、红树林四大生态红树林湿地生态、生产生态、生活生态、人文生态三、红树林四大文化特质红色文化特质、蓝色文化特质、古色文化特质、绿色文化特质四、红树林的四大精神品质顽强不屈的意志、激浊扬清的正气、勇于创新的品质、团结奋进的力量。



施保国
岭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副院长,广东省优秀党史宣讲员,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负责人,广东省社科普及基地负责人,从事哲学、党史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持教育部项目等各类项目10多项,出版著作四部。获得第八届中国伦理学会大会优秀论文奖、广东省优秀社科成果普及奖及各类奖项30多项。在《光明日报》、《哲学动态》等发表论文100多篇,论文被“学习强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数十篇(次)。兼任中国政治伦理学会理事、广东省儒学研究会理事、湛江市委理论宣讲员、岭南师范学院理论宣讲员,先后为省市各单位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史专题数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