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下午,地理科学学院与科研处主办的“雷阳大讲坛”在弘雷楼311阶梯室举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周鑫教授作题为“湖泊科学研究与地理科学前沿”的学术报告。地理科学学院薛书文院长、尚志海副院长、牛东风副院长、地理科学专业教师及170多名学生出席报告。
在报告中,周鑫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各地典型的火山口湖,为听众初步构建国内火山口湖分布的空间思维框架,再详细讲解我国季风区火山口湖的地理分布及形成年代,为学生构建起季风区火山口湖的时空框架。为了让现场学生学会理解、分析湖泊相关的科学问题,周鑫教授以火山口湖沉积的物源研究为例子,指出在湖泊沉积与环境研究中可以利用火山口湖沉积物源简单、容易分辨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地球化学的方法分辨湖泊沉积的物质来源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气候与环境研究工作。
周鑫教授提到,火山口湖高分辨率沉积不仅可以作为历史地理环境及变化的载体,还携带着大量现代人类活动的信息,因此,对于认识过去环境变化以及预测未来环境演变趋势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火山口湖沉积物研究中,物源分析至关重要。他着重指出典型的火山口湖在我国的前沿研究情况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思考湖泊研究方向打开了思路。
最后,周鑫教授向同学们介绍轨道时间尺度、千百年尺度、年代际-年际尺度等几种不同时间尺度的古环境重建方法。他强调,目前前沿科研人员主要通过开展现代过程研究、重建古环境、提高研究分辨率等方法去呼吁人们关注生态环境变化、关注人类活动的作用,将目光从历史转回到现代,实现科学为社会服务的作用。
在互动环节,现场同学就自己在参与科研中遇到的疑惑和困难等踊跃提问,周鑫教授也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和经验,悉心给予了解答,并充分肯定了同学们对科学研究的热爱,鼓励大家努力投身科研、服务国家。
周教授的讲座特色鲜明、图文并茂,举例通俗易懂,论证逻辑严密,使学院师生对火山口湖领域研究前沿动态有了更深的了解,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极大地激发了大家对科研创新的热情,师生均表示深受启发,获益匪浅。

周鑫教授在做学术报告(梁子茹 摄)
现场学生提问(陈家琪 摄)
专家简介:
周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目前主要以湖泊沉积物为载体,进行全新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研究,在东亚夏季风降水时空演变等方面取得相应进展。已发表论著60余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quaternary research和quaternary international等刊物发表sci论文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