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校园动态

本站主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最新新闻

人物专访|蔡敏敏:爱心托举希望,感恩付诸奋斗

发布日期:2021-09-02     来源::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新闻部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社管院新闻部讯:近日,广东省民政厅以《励志女孩边求学边创业,“梦想为社工献青春”》为题报道了从怀集县社会福利院走出的第一位研究生蔡敏敏。蔡敏敏正是我校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2019届社会工作专业校友。年幼失去双亲的蔡敏敏自强不息,坚强地面对命运,先后以优异成绩完成了本科和研究生学业。

2015年,蔡敏敏进入岭南师范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习,在自己努力和学院老师指导下,2019年她成功考上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研究生,今年顺利毕业,取得硕士学位。读研期间,蔡敏敏边读研边创业,用知识奉献社会、回报社会。“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出色的社会工作者”,蔡敏敏如是说。

爱心资助,托举希望

2006年,父母因病相继离世,留下年仅10岁的蔡敏敏和两个年幼的弟弟相依为命,年幼失去父母的她自立自强,以倔强的精神在窄小的夹缝中为自己开辟了一条逐梦之路。蔡敏敏的逐梦之旅,离不开她个人的坚持与努力,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给予她的关爱和帮助。2009年,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怀集县社会福利院建成,像蔡敏敏一样的孤儿们迎来新的曙光。对蔡敏敏而言,怀集县社会福利院是她第二个家,在这个大家庭里,她收获了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爱护、关怀和鼓励,“这个大家庭是我点燃梦想的起点,也是我完成梦想的支撑点”,就是在福利院大家庭的相互鼓励和自己不懈努力奋斗下,蔡敏敏最终圆梦大学。

在实现梦想的奋斗途中,蔡敏敏也获得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帮助和许多热心人士的关爱,他们为她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提供学习上的支持。蔡敏敏告诉笔者在那么多给予过她帮助的热心人士中,令她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位广州的阿姨,“她每个月给我汇100块钱的生活费,我受她资助已经10年了”,因为没有对方的联系方式,在这10年中蔡敏敏和这位阿姨一直没有见过面、没有联系过,但是从初中到研究生,阿姨一直没有放弃,一直坚持资助她,整整10年,从未间断过,直到蔡敏敏考研结束她们才见了第一面。在蔡敏敏看来,这些对她伸出援手的部门和热心人士带给她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帮助,更是学习生活中的引导”,让她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使她安下心来读书,鼓起勇气追寻自己的梦想。

蔡敏敏通过努力学习最终圆梦大学,进入岭南师范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习。蔡敏敏告诉笔者她在本科期间也受到学校的资助政策惠及,并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孤儿生活补助、社会爱心人士资助和兼职家教完成了本科学业。蔡敏敏认为这些资助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很有帮助的,“因为有很多家庭真的是负担不起学费,学校能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也是比较有限的,所以我觉得学校的资助政策像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学校爱心资助真的是可以帮助一个贫困生完成学业的”。正如蔡敏敏所言,我校的资助育人工作始终坚持“用爱心温暖他人,用自强崛起梦想”的资助育人宗旨,构建“物质帮扶、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四维融合资助育人体系,给予贫困学生的上学保障力,培育贫困学生的立身担当力,锤炼贫困学生的发展核心竞争力,激发贫困学生的内生源动力,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融合育人循环,培育了一批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诸如蔡敏敏这样的先进典型。

生活的磨砺、他人的援助,这样不平凡的经历造就了这样一个勇往直前、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的蔡敏敏,曾经的她接过热心人士的资助,追逐梦想,现在的她同样将温暖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们,关爱他人,回馈社会,助力他人实现梦想。

专业赋能,助人自助

大学的老师是敏敏最初接触社会工作专业的引路人,蔡敏敏非常感谢大学本科四年来老师对她的培养,她在岭师这群敬业爱业的老师身上真正体会到了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助人自助、用生命影响生命。是老师们对社工的热爱,让她也爱上了社工。正如她所说,坚持社工专业走下去最好的理由是社会工作本身,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及价值观深深吸引了她,她渴望追求更多的专业知识,用知识奉献社会、回报社会。蔡敏敏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她感恩同学们的并肩作战,感恩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感恩各界热心人士为她伸出的援手,她推己及人,自觉践行社工助人自助理念,运用知识积极回馈社会。

在校期间,蔡敏敏担任学院勤工助学中心干部。蔡敏敏和笔者讲述了一个让她印象最为深刻的社工实践经历,是一个关于老人的个案,她从中体验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与成就感。蔡敏敏与这位老人有过几面之缘,最初意识到老人需要帮助是在医院见到老人,他患了白血病,家中子女无暇给予照顾。那时候蔡敏敏刚好学到老年人社会工作相关专业知识,就决定去做这个个案,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我作为社工,就努力运用我们学到的方法去和那位老人聊天,尽可能地去帮助他,虽然他是我的第一个案主,但是他对我很好,他对我的信任让我感受到成就感,让我觉得做社工很有意义。”蔡敏敏经常去医院陪伴、帮助老人,通过日常的陪伴聊天、关心照顾,与老人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关系,老人也会主动打电话给她寻求帮助,她陪老人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历程。这个个案更加坚定了她践行社工助人自助理念的决心。本科实习时,她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办了珠心算教学培训机构,对幼儿园小朋友和中学生进行精心辅导;研究生期间,她坚持边读研边创业,“决心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创办不一样的教育培训机构”;在培训机构当老师的时候,她运用社工专业工作方法,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引导,提高综合素质。

蔡敏敏的同班同学陈淑梅表示,热心助人的敏敏曾在一次关于雷州青年运河精神的社会实践调研过程中,十分关注边缘群体,经常与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谈心,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做家务。蔡敏敏的同班同学兼创业伙伴李晓云则认为敏敏自学能力强且领悟能力好:她懂得体验生活,知道如何爱他人和爱自己,这一过程也让她愈加沉稳。在创业道路上,蔡敏敏作为一个主导者的角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遇到的困难,她都能站在决策者的角度,对全局作出预判,通过整合各方资源解决问题。“在大学期间,我们都接触了教育培训这一行业,且社会工作专业也是一个关于与‘人’打交道的专业,我们志同道合,立志把社会工作的理念融入到教育中去,回馈家乡,为乡村振兴贡献微薄力量。”李晓云说道。

大学任课教师贺光耀认为,蔡敏敏在校期间勤学好问,善于思考,积极参与专业实践,对社会工作专业有很强的认同感,实习过程中用心对待服务对象,即便是创业过程中,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他认为敏敏是岭师优秀学子代表,她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既有社会的支持,更是她个人努力克服不利条件、追求卓越的结果,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得知她今年硕士毕业,贺光耀老师也对她表示了期望与祝福:期待她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大放异彩,实现个人更多的成长和“跨越”,继续为社会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铭记初心,感恩回馈

一直以来,福利院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对蔡敏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源于此,蔡敏敏在心中悄然埋下了一颗教师梦的种子。为了更好地诠释“助人自助”的社工理念,蔡敏敏边读研边创业,决心用所学知识创办不一样的教育机构,立志为莘莘学子“摆渡”。

成长过程中的磨砺,锤炼了蔡敏敏坚韧不拔的毅力。读研期间,学业和创业的矛盾激化,一度让惘然的蔡敏敏选择放弃继续创业。但家长们的支持和信任以及合伙人不余遗力的帮助,让她坚持了下来。这一刻,家长和学生对蔡敏敏的认可,让她切实感受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也是她一直致力于帮助更多的孩子和家庭的最大动力。

获得家长的信任,是一个长期过程,“家长肯定不会因为一件小事就对你产生信任。”平常除了给孩子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外,蔡敏敏还不忘观察孩子的行为习惯,发现偷钱、撒谎、旷课、厌学等行为,会采取专业措施加以制止。一位在读四年级的男孩,由于父母工作太忙,疏于照顾,他染上了一个坏毛病。蔡敏敏回忆到,“在我遇到他之前,就是一个小混混的状态”。小男孩经常偷家里的钱请同学吃零食,以此建立人际关系。这种错误的交友方式被蔡敏敏发现后,与男孩的家长进行充分沟通,制定转化工作方案。蔡敏敏并没有因为男孩存在的问题而给他贴上坏孩子、差生等标签,而是看到他身上有希望和转变的种子。在陪伴沟通和积极对话下,该男孩的教育转化工作开展顺利,家长感到很满意。

蔡敏敏的成长经历和教育理念,让她清楚地知道,孩子们不仅需要学业上的帮助,还有包容需要和情感需要。周末休息之余,蔡敏敏组织老师和孩子们到户外活动,和他们交心。同时,定期举办具有公益性质的家庭教育类知识讲座和培训,帮助存在教育误区和“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家长学会有效沟通,管理情绪,改善亲子关系。

从创办之初的10个学员,经过两年发展到100个学员,“看着学员们的进步,使我不禁想起了当年拼搏的自己”。蔡敏敏对专业的细致思考,让她创办了具有社工专业特色的教育机构,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专业服务,以科学的教育理念辅导学生。

“我希望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教育学生,做一名出色的社会工作者,勤勤恳恳奉献自己的青春,为家乡建设多作贡献!”蔡敏敏在追梦路途上,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获得学校和学院的资助,沐浴着福利院大家庭的温暖,这一份份贴心关怀和强力支持,让蔡敏敏有勇气面对生活,学会用奋斗诠释青春,懂得尽微薄之力回馈社会。

合影

蔡敏敏辅导孩子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