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我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我校参加省课程思政教学大赛的水平,继本月13日第一次课程思政研讨会后,教发评中心于9月22日下午再次在榕楼305举行第二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教务处周立群处长、马院施保国教授和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孟祥丽副教授等三位专家参与研讨指导,针对八位参赛教师的材料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为赛前材料准备做最后的冲刺。
周立群处长指出,对于教学实施方案,要关注教学全过程,要注重教学效果评价,课程思政目标要明确,突显课程思政与育人的相统一。可以设计统一的模板,让参赛教师更加有针对去整合自己的材料。对于实施路径,可从不同维度来设计,例如从学生、教师、教材、资源、实践、评价等维度,也可从课前、课中、课后等维度来提炼,也可以按形式分为线上、线下、实践等维度。
施保国教授建议材料需要进一步的写实写透,在表达方式上要加强措词。例如,在细节方面,类似教育方针要写对,中国文化要写成中华文化,弘扬的应是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传统文化,要准确且按顺序列出“四个自信”等。思政融合一定要贴切,同时除了课程所具有的思政之外,还要注重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可加入一些爱国、爱党、爱社会及民族自豪感等。
孟祥丽副教授针对材料实施方案撰写理念、教学设计相关要素、课程思政实效的佐证材料等提出相关建议,例如提出某一个点后,具体的实施措施是什么,是如何实现的,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说服评委的认可。教学方式要多元化,除了有讲授之外,还可以有实验、操作、实践、演示、观察、调查等。要突出课堂信息化应用,统一使用学习通作为教学平台开展信息化教学。
本次研讨会是逐个三对一的指导,专家看完材料后,针对每一位教师的材料展开全方位的剖析,面对面的交流指导,教师对课程思政的价值、理念、方法等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自身材料所存在的问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进一步打开备赛视角和理清材料整合思路,在思政育人的路上有了新的收获。

研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