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生字课
“我相信在那里,我们队伍中每个人都一定会留下很多美好的故事。待时任归来,我们会再聚一块儿,那时再把我们的故事说给大家听。”2021年3月27日,作为援藏支教队的副队长,我代表岭南师范学院第八批西藏支教实习队作“出征仪式”的讲话,并与队员们一起正式接过援藏良驹的接力棒。第二天,我们收拾好心情与行李,从湛江乘坐飞机至拉萨,决心前往祖国美丽的西部,开启人生新征程,到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诠释我们青春的风采。
雪峰之上,奇缘酝酿
仍记得下飞机的时刻,进藏太快,大家不敢大口喘息,但是这并不阻碍我们感叹西藏的神圣美景。拉萨的天蓝得净心,拉萨的雪白得动魄!教育局特意派来迎接人员,他们给我们献上人生第一条哈达,然后就有一个很可爱的藏族师傅开车送我们到工布江达县,途中,队员们有的困了闭目休息,而有的便像我一样,被震撼到,看了一路的风景。在车上我还向师傅学了一个表达谢谢的藏语——“tu ji qi”,师傅非常辛苦,从白昼开到黑夜,下车的时候,我即学即用,笑着跟师傅说“tu
ji qi”。晚上到了县里,原来教育局已经提前贴心地订好县里的餐馆和旅馆,精心招待我们,让我们有一晚的足够休息,待第二日才到各个学校报道。第二天我们在教育局遇见了来自中山的援藏干部、老师、教育局的藏族干部、各个学校校长和援藏岑医生。其中,让人惊奇的是,我们队的李队长曾经是同为援藏的中山刘老师的学生,队长一眼就认出了恩师刘老师,我们都感叹万分,谁能说这圣洁的地方没有神奇的缘分呢?初识不知育中意,再见已是育中人。
教育局会晤各位校长和老师之后,我们便带着使命跟随校长到达各自的学校。其中我同另外五位小伙伴,我们六个人归属到娘蒲乡中心小学。娘蒲乡中心小学海拔3840米,记得刚到拉萨的时候,我也是活力满满的,没有感觉到很明显不良反应,但是跟车坐到娘蒲乡中心小学以后,我感觉到很明显的高原反应。因为娘蒲乡中心小学是在牧区,所以需要开比较长的一段山路,车上大家聊天的语音语调渐渐减低,大家的状态也开始微弱了起来。在海拔更高的地方,我们明显感觉到头脑发胀,所以在学校的时候,走路都需要非常缓慢,说话也是轻声细语的。到学校的时候,同学们也还在校园里,看到我们的到来,他们都露出了活泼天真的笑容,顿时减缓我们的舟车劳累和不适应。学校教务处为我们几位老师分配了教学任务,其中我领到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六年级二班的语文课,三年级两个班的科学课,以及承担六年级二班的副班主任。就我所任教的娘蒲乡而言,这里太缺老师,海拔太高,大多外地老师不适应,也难以离开家人到这里来长期任教。那时,我便暗自下决心,在我支教期间,我一定以己之力,尽己所能,在有限的时光里,为这儿的教育事业奉献我的力量。在六二班班主任高老师的带领下,我与六二班同学的缘分由此开始,还记得第一次走进六二班,认真聆听了所有同学的介绍,藏族小孩的名字都比较长,他们自我介绍的时候稍显腼腆,容易害羞。我觉得他们都很淳朴,很可爱,他们有的喜欢踢足球,有的喜欢打篮球,有的喜欢看课外书,有的喜欢画画……我的脑袋虽然还没有记住每一个同学,但是我的小本子记满了他们的名字和特点。作为他们班的语文老师和副班主任,那会儿我期盼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能够尽快清楚记住每一位学生,能够与他们相处融洽。
双向奔赴,心心相付
在西藏一周之后,我们的状态逐渐恢复,也慢慢适应了高原生活,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的工作,援藏支教的生活也走上正轨。我在学校的工作主要分为三部分:备课上课、周值班、校园活动策划及参与。
其中最常规的任务就是备课上课。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作为一名语文和科学老师,我花费最多时间的事情,就是进行课前准备,参考一线教师教案,准备教学素材,根据学情进行教案的编写,制作多媒体,反复试讲等等。这一套看似行云流水的操作,对于我们刚上岗的支教老师来说,还是遇到蛮多曲折的,我意识到真正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并非易事。在上课过程中,有许多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比如我清楚地记得4月5日开始了我的第一节课,所以在六点多的时候我便早早起床。这是一节班会课,主题为《放飞理想》,上课前,孩子们非常热心地帮忙擦黑板,而黑板推开是多媒体屏幕,这时热心的一名同学专注擦黑板,没有留意我在屏幕上usb插口中插上的u盘,刹那间u盘首尾分离,我的内心有不可溢于言表的惊慌,但我转瞬冷静,用幽默带过,暖心安慰同学之后,想起来我手机中保存的课件,马上传输到教室电脑中,在铃声响起的一分钟前调整好了上课的状态,这才应对了第一课堂的突发情况。在班会课上,我通过分享我自己理想变动的心路历程,以此告诉同学们每个人都是根据自身经历不断调整自己理想的,并不需要因为还没有确定自己的理想而过于紧张;另外同学们也在班上讲了他们的理想,我引导学生写下自己的理想,同学们都非常认真,有的同学还通过作画的方式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理想愿景。不知是准备充分还是同学们的配合,第一次上课就收获了出乎意料的效果,这让我信心满满,更有冲劲准备接下来的课程。当然,支教的过程也并非如此顺利。还记得有一天上语文课的时候,第三组后面一个男生用绳子捆着另一个男生,我觉着特别危险,小声提醒了好多次,他们仍继续,然后我第一次就在课堂中大声呵斥了两位同学,思前想后觉得这样的教育方式不够妥善。于是课后我便带着他们两个到空旷的地方再次教育,耐心跟他们说行为的危险性,对其他同学的干扰以及表示刚刚上课因为老师怕同学受伤,太着急一下子生气,还跟两位同学道歉说了对不起,这时其实我明显感觉到当我说对不起的时候,两位男生用不可思议的瞳孔震惊地看着我,这时我想这便是教育!正如班杜拉学习理论,教师从自身做起,给学生树立做错事要表达歉意的行事作风,而不仅仅是通过说教实现说服。
与同学们相处的时间越长,我们的师生情越浓厚。教学以外,我们的相处都是暖心的剪影。作为副班主任,为了更加了解六二班同学,我经常在校园里跟班级同学谈心,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其中,扎西同学告诉我,他以前是很聪明的,考试能在班里排前几名,后来一次踢足球,头受伤之后,总觉得别人笑他的伤疤,就觉得自己智商下降了,对学习也不上心了。我告诉他,可能有时别人在笑你,却不知道伤害着你,就像你讲别人的时候,你也不知道你有没有伤害到别人,然后我还跟他说我弟弟以前头上也受过伤,通过努力也一点点进步,努力是学习的良方,虽然不确定我的安慰和分析是否真的帮助他了,但是我感觉他听了这番话,应该受益匪浅,所以走的时候他很释然,还主动跟我说,晚安噢,梁老师,这个时候又再次让我体会到教育的魅力。
支教后,我愈发热爱教师这个职业,虽然辛苦,但是你真心对待学生,学生也能够感应到,同你双向奔赴。一天中午周值班,组织同学们排队吃饭时,六二班学生恰好询问我关于故事大赛,表演道具制作的问题,正聊着,他们看到我的一只冻裂开了的手指,然后很心疼地跟我说,哎,老师,您这怎么弄的?还有一个男生,他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止血贴给我,我不好意思收,说你留着吧!然后另外一个男生说,诶呀,老师我来帮你粘上吧!虽然四月娘蒲乡那会儿还是很冷,但是那一刻我的心像被太阳照耀了一般,暖和至极!谁不喜欢如此善良淳朴的孩子们呢?这里的孩子真的让人很暖心,他们看到老师的时候,会把自己兜里的零食给老师分一些,或者热心打招呼和帮老师的忙,总是把笑脸带给你,治愈着你。
经幡高飘,藏记含韶
在援藏实习时,有快乐的回忆,也有艰辛的回忆,所有的记忆都是深刻难忘的。真正成为一名教师的时候,教育孩子同时又何尝不是教育着自己呢?在开展教育时,自己会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和去有意识地体验教育的力量。行为主义学派的华生曾说:“如果给我一打婴儿,我保证能够把他们培养成任何一类人——或者医生、律师、甚至盗贼和乞丐。”虽然这听起来有点过于极端,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所以我也相信教师的一言一行和学校氛围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为人师表、以学生为主体是我支教实习的宗旨,在教学实习时总不忘在母校课程中学习到的教学技能,而当自己能够将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时则会让我为之自豪许久。
在实习期间,我们作为教师参与策划,并与学生共同参与了四月的故事大赛、五月的作文大赛、六月的歌唱比赛、六一儿童节、校内春游以及校运会等各类大大小小的活动。很庆幸人生有机会能够抵达西藏,这是非常有价值的事情,可以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可以加入藏族学校的日常,可以见习藏族教师的教学,可以了解藏族学生的学习水平、习惯、个人性格等。一次偶然晚上回宿舍的时候刚好下了一点雨,雨不大我就戴上了帽子,刚好碰到了我们班的学生,有一个学生告诉我,老师下雨的时候要把帽子摘掉,这是家里人说的,因为这样的话才能长高。援藏支教的生活是那么充实而有趣,以至于离别的时候,我们是那样的不舍。在西藏这段时间里,我记住了藏族人民的热心,记住了高原夜空中的漫天繁星,记住了歌颂勇气的赛马节,记住了藏式酸辣粉、炸土豆、藏面与酥油茶,记住了林芝醉美桃花,记住了湖蓝清澈的巴松措,记住了……我想如果能够再来一次这个纯净雪域,我能记住更多吧。五色经幡高高飘起,回程钟声也响起。离别是为了更好的开始,支教实习已经结束,少年归来仍少年,春天的故事告一段落,但是人生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西藏,期待下一次与你的相见!

儿童节与表演小朋友留念

录播课前的预备纪念

课间时,与三二班同学在操场上玩耍

六二班毕业春游合照